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驾驶技巧 驾驶技巧

小米汽车武汉_小米汽车武汉4s店

tamoadmin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谁都知道智能汽车是通往未来工业高度的必经之路,无数人为之疯狂。在武汉重启一周年之际,Xpeng Motors正式宣布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正式签署《Xpeng Motors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R&D中心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占地约1100亩,将建设整车及动力总成工厂,规划产能10万辆,预计2023年投产。小鹏“定居”武汉,让更多人猜测小鹏去小米汽车工作的可能性。但现实是,小鹏对武汉早有兴

小米汽车武汉_小米汽车武汉4s店

谁都知道智能汽车是通往未来工业高度的必经之路,无数人为之疯狂。

在武汉重启一周年之际,Xpeng Motors正式宣布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正式签署《Xpeng Motors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制造基地及R&D中心项目投资协议》。该项目占地约1100亩,将建设整车及动力总成工厂,规划产能10万辆,预计2023年投产。

小鹏“定居”武汉,让更多人猜测小鹏去小米汽车工作的可能性。但现实是,小鹏对武汉早有兴趣,急于转型的武汉也确实想把小米汽车留在武汉,但小米无意落花流水。

武汉等不起。虽然目前小鹏很小,但智能汽车的优势可以弥补武汉近年来在智能汽车方面的下滑时间,为其转型“车谷”奠定基础。

小鹏停了,小米还远。

事实上,武汉一直在努力吸引小鹏。

2020年12月,武汉市委书记一行访粤时,前往详细了解生产和情况,试驾新能源汽车,并与思朋汽车CEO何交流。

王忠林还对小鹏提出希望,希望小鹏看好武汉,投资武汉,扎根武汉,帮助武汉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打造新的工业增长极。

随后,何还参观了武汉经济开发区,双方进行了良好的交谈。我们不知道武汉花了多少钱把小鹏拉过来,但按照小鹏目前的体量,产能完全过剩。

目前,小鹏在海马三厂一期已具备15万辆的年产能。此外,原计划年产能10-15万辆的肇庆二厂,在小鹏的计划年产能约为25-30万辆。

相对于不到一年不到3万辆的交付量,可以说产能相当丰富。

那么对于如此充足的产能,有人认为是最近宣布进军汽车的小米的代工。

这个猜测我们不做评论,但是从一些传闻中也可以看出,小米到目前为止在武汉造车并不是很积极。

小米官方公布该车后,很多市民开始在武汉市留言板上提醒市政府要拿下小米的车。第二天,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做出声明,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争取合作的可能。

但小米对此一直没有回应。目前有这样一个消息,小米正在试图收购鲁手中的宝沃汽车。

据知,宝沃汽车工业4.0智能工厂生产线全新,工厂设计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具备传统燃料和新能源双重资质。但消息是,雷军出价极低,远低于鲁为宝沃支付的价格,因此雷军与鲁的谈判目前陷入僵局。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小米至今没有对武汉做出表态。

毕竟武汉很着急。虽然与小鹏牵手,但对于武汉这座汽车之城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武汉大象转身。

一直享有“中国汽车之都”美誉的武汉,拥有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仅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有7家汽车整车企业、12家汽车总装厂、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聚集了中、法、美、英、日五大汽车系,被称为全国六大乘用车基地之一。

但从近几年的表现来看,如果非要给武汉的汽车产业下一个定义,那将是极其坎坷的。

2019年之前,武汉主要的整车制造链是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东风乘用车、东风雷诺。

但东风雷诺去年4月直接告别武汉。

虽然这并不能撼动整个武汉汽车工业,但DPCA的衰落对武汉是一个重要的打击。从2016年的年销量70万到2020年的年销量5万辆,年产值从1000多亿变成不到50亿,DPCA只用了5年时间。

我相信,如果不是东风本田二三厂和通用的工厂的建立,逐渐填补了神龙空的缺口,那么武汉的汽车供应商早就破产了。

更何况,在其他城市都在争当造车新势力的时候,保守的武汉似乎成了一只慢吞吞的大象,犹豫不决。

如今,蔚来已迁至合肥,与安徽深度绑定,成为当地政府的一张名片;小鹏在广州得到了无数支持,自建工厂在旁边的肇庆落地;上海特斯拉;即使是不具备武汉产业集群优势的长沙,也有百度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合作。

但是提到武汉新能源,你能想到什么?是东风等传统车企在新能源上的喷溅?

现在大家都开始夸合肥蔚来的投资眼光,但是早在几年前,蔚来就已经开始和武汉光谷谈判了。但项目即将落户时,武汉介入,希望蔚来落户武汉经开区。可惜当时武汉经开区没能抓住机会,反而让合肥捡了个便宜。

思念蔚来让武汉压抑了很久。

如今,当武汉在去年9月喊出“中国车都”到“中国车谷”的时候,想必已经开始意识到,造车新势力虽然不值一提,但至少在智能化、自动驾驶方面,可以给这个传统汽车产业的转型带来一丝生机。

但事已至此,武汉的选择并不多。造车新势力都拿了,连贾跃亭的FF都被珠海抢了。

虽然不知道武汉为在小鹏建厂付出了多少,但可以想象,今天的武汉可能为小米付出了超乎寻常的代价。

百万购车补贴

撰文 | 黄持

编辑 | 杨光

出品|汽车产经

看着蔚来一路走高的股价,北京经开区的内心或许稍有了一点安慰。

在9月初小米汽车完成了登记住所位于亦庄的工商注册后,11月27日,小米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正式落户北京经开区,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以及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两期产能各为15万辆,预计2024年首车下线量产。

尽管在雷军的心中,可能对武汉有着更深的情感,但在错失蔚来、极星中国总部再无进展后,亦庄终于在小米争夺战里笑到了最后。毕竟,在小米宣布造车的消息后,小米汽车的落地选址就成了众多城市争抢的蛋糕。

其实地方争抢汽车产业链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即便最近几年,一些项目的大干快上最后落下了一地鸡毛,但大多数时候,整车基地的落地就意味着庞大配套产业链的引入、众多就业机会的解决以及丰厚的税收回报。

亦庄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更何况有着北京要打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不然也不会在当年向蔚来伸出橄榄枝。只是那个时间点上,也许是蔚来的命悬一线让亦庄没敢最终投下赌注。

但两年过后,和蔚来市值一起一飞冲天的,是整个智能汽车的新赛道,而拿下小米,也就成了顺理成章之事。

事实上,对于北京和亦庄来说,在传统时代里与长春、上海这样的“汽车城”相比尚存差距,但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到来,格局或许将有新的变化。

小米与亦庄的天时地利人和

北京亦庄发布的新闻通稿中有这样几句表述:

“《合作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加速经开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助力北京打造成为世界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北京经开区将举全区之力,在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的积极推进下,为小米汽车项目做好保障服务,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协同联动构建产业生态,积极抢占未来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亦庄与小米,相互成就。

北京经开区是北京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的高地,高端汽车和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是区内4大主导产业之首,今年前三季度经开区汽车产业已实现产值146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5%。围绕北京奔驰、北汽新能源,布局了包括采埃孚、德尔福、海纳川等数十家配套企业。

戴姆勒全新中国研发技术中心不久前在亦庄启用

同时,北京市在今年年初先后发布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首批产业政策》、《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对新能源和高端汽车产业提出了明确的支持。

在汽车产业之外,经开区另3大主导产业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大健康、机器人和智能制造,具体到通讯、显示器、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信息安全等领域,同样都与未来智能汽车发展所需的新兴产业密切相关。

此外,经开区还拥有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这样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以及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从产业环境到政策扶持都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构建环境支持。

小马智行和百度目前已在经开区部署自动驾驶车辆150余辆,并且在全国率先开启Robotaxi商业化运营试点。

所有这一切,都为小米汽车从技术研发到生产制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小米汽车的落地,也可以带动经开区在芯片、计算平台、控制系统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而为了得到小米汽车,经开区也给出了以“全区之力”支持的承诺。

其实早在去年小米互联网产业园在亦庄投产时,项目负责人就曾提到:“多亏北京经开区在项目开工建设全流程及时提供帮扶,促进了产业园顺利投产。”

而经开区在介绍其全流程服务促进重大项目的“七促”机制时也表示:“当小米公司有意向到经开区投资兴业时,经开区负责产业发展运行调度的部门指派骨干力量担任‘项目服务管家’,每周以电话、微信或座谈的形式,了解企业需求,协调多部门为企业提供相应服务。”

这样的服务体验,有理由相信会在小米汽车项目上延续。

新汽车城的机遇

围绕小米汽车落地的纷纷扰扰背后,看似雷军走遍了众多车企和地方,但其实最可能的选项,也不过是北京与武汉,前者是小米深耕多年的城市,而后者所处的湖北是雷军的故乡。

两个城市,也代表着新兴力量和传统汽车城的一个缩影,以及新兴力量在这场新的竞争中的优势所在。

当互联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这些领域与汽车越来越深度融合时,行业前沿所最需要的或许已不再是生产制造本身,而是科技创新与数字化产业。需求的变化,也让汽车城的版图有了改变的机会。

北京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互联网、科技创新的引领城市。

比如在技术人才储备方面,官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统计数据,但从程序员常用的Github网站统计的程序员所处城市分布可以发现,北京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在全球也进入前三。

而自动驾驶领域同样是一个缩影,从小马智行的楼教主到Momenta的曹旭东,还有地平线联合创始人黄畅、文远知行CTO李岩……几乎所有头部企业都带着清华大学校友的烙印。

也许过去清华、北理工的车辆工程专业在国内同样属于顶尖,但毕竟最核心的制造基地并不在北京。而到了计算机、人工智能这些领域,北京大概就是“产学研”的贯通之地。

当然,北京在汽车领域本身也有着储备,北汽集团深耕多年,建立了完善的配套产业链,同时还有戴姆勒、宝马、奥迪这样的跨国车企在北京布局研发中心,这同样为北京可以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竞争,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类似的城市则是合肥。

当初投资蔚来不仅获得了资本上的丰厚回报,也一举奠定了合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地位。随后合肥又引入大众汽车集团增持,成立大众安徽,建立新能源车研发生产基地。

押宝蔚来成为安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最成功的投资

过去很长时间里,安徽寄希望于建立“大安汽”的愿望一直未能达成,安徽也一直都不是中国汽车产业的最核心区域,但工业基础和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布局,让合肥可以迅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聚焦之地。而在2020年,依靠蔚来的快速增长,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经占到全国的7.7%,整体汽车产量也重回百万。

而在今年安徽省印发的《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提到,要打造3到5家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支持合肥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

如果说要成为北京、合肥还需要一些积淀,那么随着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也给了更多“小地方”破局的机会。比如湖南衡阳牵手蘑菇车联,正在建立起规模庞大的自动驾驶公共服务车队;比如无锡在V2X领域布局,吸引了奥迪、华为等企业在此进行车路协调自动驾驶测试。

写在最后

Auto X创始人肖建雄曾在采访中对汽车产经表示:“我们今年要新增1000个工程师,但人才很难找,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把研发中心开到他家门口,在人才聚集的北上广深,统统都开研发中心。”

这也代表了智能汽车时代,产业布局的走向与趋势。

而以亦庄为代表的区域,之所以能够留住像小米这样的“明星企业”,相信小米所看重的,也更多是新产业的布局,而非传统制造本身。或许,这也是让雷军忍心舍弃对武汉的情感,而留在北京的理性。

当然了,从当年放弃蔚来到如今留住小米,态度的变化也从侧面说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汽车行业变革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快。

文章标签: # 汽车 # 武汉 #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