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比较 汽车比较

华为汽车自燃新闻事件最新消息_华为汽车百度百科

tamo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1.燃油车自燃为什么没人关注,简析车辆自燃原因2.车企、供应商、经销商各执一词,威马\"自燃门\"事件扑朔迷离3.新能源车频频自燃,真的比燃油车更危险吗?4.华为手机接连曝出自燃消息,其中一名消费者索赔10万元除了配套威马超3000辆汽车外,中兴高能的客户还包括吉利、汉腾、海马等。10月28日,威马汽车约一个月时间内连发四起自燃事件引发行业极大关注,自昨日威马汽车发布召回声明起,在几个小时内抢占了

1.燃油车自燃为什么没人关注,简析车辆自燃原因

2.车企、供应商、经销商各执一词,威马\"自燃门\"事件扑朔迷离

3.新能源车频频自燃,真的比燃油车更危险吗?

4.华为手机接连曝出自燃消息,其中一名消费者索赔10万元

华为汽车自燃新闻事件最新消息_华为汽车百度百科

除了配套威马超3000辆汽车外,中兴高能的客户还包括吉利、汉腾、海马等。

10月28日,威马汽车约一个月时间内连发四起自燃事件引发行业极大关注,自昨日威马汽车发布召回声明起,在几个小时内抢占了百度和头条的热搜榜单。

在威马汽车发出的召回声明中,车辆所用的电池为ZNP3914895A-75A动力电池,生产商正是中兴高能。据悉,成立于2016年的中兴高能是中兴通讯旗下新能源板块全资子公司,致力于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列产品。

不过,针对10月27日北京一辆威马汽车发生的自燃事故,中兴高能予以了否认,称其生产的电池仅搭载于福建邵武起火事件中的涉事车辆。

目前,威马汽车自燃事件不断被行业和消费者关注探讨,但让人疑惑的是,为何威马在北京这起事件之后,才立即宣布召回福建邵武起火的同批次车辆?此外,如果10月27日的涉事自燃车辆的电池并非来自中兴高能,又会是哪家电池供应商?

图为北京一辆威马汽车自燃?来源于网络

新能源车自燃若是电池问题所致,相信配套的电池企业亦很难全身而退。事实上,本次威马汽车自燃的首要涉事电池供应商——中兴高能,在近日陆续被传出资金链紧张、或将解散等消息,突如其来的威马自燃事件更是让其面临更为重大的考验。

10月29日,就相关争议传闻以及电池缺陷等问题,时代财经致电中兴高能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未获接听。

部分自燃车辆电池来自中兴高能

10月27日晚,北京海淀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内一辆威马电动汽车起火自燃,随后疑似发生爆炸,车辆损毁严重。

在此前的约一个月时间中,威马已发生3起自燃事故。10月5日,福建邵武一辆威马汽车在静止未启动的状态下自燃,整车烧毁;10月13日凌晨,邵武又一辆?威马EX5电动车在充电96%的状态下起火自燃;此后几天,又有网友曝出江苏一辆威马汽车在马路中疑似自燃,车辆底部不断冒出浓烟。

在北京和福建接连发生三起较为严重的车辆起火事件后,威马于昨日主动召回了部分车辆,并宣布了该批车辆的动力电池型号。根据动力电池型号,可以追溯到对应电池供应商为中兴高能。不过在威马的声明中,并未对所有自燃事件中的涉事车辆电池型号进行区分。

威马发布声明后,中兴高能也立即发表声明,称旗下的电池并未搭载在10月27日发生自燃的涉事车辆上,福建邵武的两起起火事故车辆则有搭载。据悉,福建两起汽车自燃事故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最终起火。

图为中兴高能声明?来源于官方

由于中兴高能否认了10月27日发生的自燃车辆搭载旗下电池,舆论关注点随即转为威马汽车为何未公布10月27日自燃车辆的电池供应商。

“之所以未公布,是因为目前正在调查过程当中。”10月29日,威马公关人士告诉时代财经,一般来说,自燃可能会是三个层面的原因,一是电池问题,二是设计制造的问题,三是车主自身改装或车上的易燃易爆物等问题所致,“目前我们还不清楚是哪个方面出了问题”。

威马方面告诉时代财经,福建邵武的车辆发生自燃后,也是经过调查才有了定论,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才宣布召回。

上述公关人士还提到,这次北京的涉事车辆,目前不能完全认定就是电池原因,如果是设计制造流程出了问题,一般是批次生产,那就不会是个例自燃,所以没有公布电池型号。“事实还未查清,就公布电池配套企业,会给同行带来困扰,所以在召回声明中,我们也没有明确指出电池厂商,只是公布了电池型号。”

据多家媒体报道,目前,在威马汽车的电池供应合作中,除了中兴高能外,还包括宁德时代、浙江谷神、苏州宇量、天津力神、苏州塔菲尔和瑞普能源等。

配套威马汽车超三千辆

威马汽车之外,同样处于舆论中心的中兴高能更不平静,不少媒体爆料称,中兴高能在去年就已陷入资金危机。

根据网传的截图内容显示,“去年资金链就已经非常紧张了,好不容易坚持到今年10月份,结果出现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吨稻草,直接压扁了”,此外,更有传闻直指中兴高能将“立地解散”。

同时,由于电池缺陷导致威马受损严重,二者的未来合作或受影响。对于上述消息,中兴高能方面表示,没有解散,同时供货不受影响;关于资金紧张一事,中兴高能方面则称,还有很多厂商,包括众泰欠了我们钱。

天眼查显示,中兴高能确实和众泰之间有诉讼争议。今年8月12日,因为买卖合同纠纷中兴高能以原告身份对众泰提起诉讼,不过,具体内容和涉及金额并未披露。事实上,中兴高能的合作客户除了众泰以外,还包括威马、吉利、汉腾等车企。

凭借众多客户加持,中兴高能在国内电池供应市场拥有了不少份额。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汽车生产10.56万辆,同比增长42.57%。受此拉动,当月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5.11GWh,同比增长40.31%。

在当月的的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中兴高能的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43008KWh,成功跻身该榜单前十,排名第9,距离装机量为52903?KWh的多氟多差距并不大。

目前,中兴高能主要聚焦方形铝壳三元电池,量产产品有75Ah和51Ah,而威马EX5配套的电池就是75Ah三元622产品,其电芯能量密度为215Wh/kg。作为参考,宁德时代供应给某主流同级纯电动SUV的三元611电池,能量密度为217Wh/kg。

图为威马汽车?来源于车企官网

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兴高能和威马汽车自去年开始合作,截至目前累计给威马装车超过3000辆。

值得注意的是,威马汽车在声明中表示将召回1282辆汽车,由此计算,有将近2千辆配套了中兴高能电池的威马汽车未在召回之列,不过,一位新能源车企公关负责人告诉时代财经,“剩下的车辆有大概率还未销售出去,所以谈不上召回。”

据悉,中兴高能原本规划分三期建设年产8GWh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其中一期项目于2018年10月投产,产能1GWh,并预计2021年底达到4GWh,2023年实现8GWh。

此外,官方最新消息还表示中兴高能已通过了多个主流厂商的车型配套产品测试。在PHEV领域,其51Ah产品已经获得了海马汽车、郑州日产等认可,并签订供货合同。

如今,自燃事件发酵,中兴高能的产能规划和订单是否会受到冲击,将考验决策层的危机处理能力;更重要的是,作为电池厂商,如何打消公众的质疑和对电池安全的忧虑,更是摆在中兴高能面前的首要难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燃油车自燃为什么没人关注,简析车辆自燃原因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充电桩的普及,新能源汽车由于其便宜的售价和更低廉的使用费,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然而随着补贴政策的退坡,很多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已经上涨不少,价格已不再向以前一样具有巨大优势。

同时,由于近来发生了大量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又开始担忧起来。

价格优势不再显著,安全性能广受质疑。很多人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到底还值不值得买?

补贴退坡 新能源车价格大多上涨

6月25日,新能源补贴新政过渡期正式结束。

从6月26日开始,新能源汽车整体补贴力度退坡50%,地方补贴取消,同时续航里程低于250公里的纯电动车型完全取消补贴,续航在300-400公里之间的车型补贴减少了近5万元。

在补贴如此大幅度退坡的情况下,如今各厂的新能源车价格有何变化?

对此,三言财经查询发现,部分造车新势力价格有所上浮,传统车企则大多减少了优惠,其实与涨价无异。

具体而言,蔚来汽车近日宣布,ES6车型的补贴从3万元降至个人最高2.5万元,而ES8的补贴则从4.05万元降至个人最高2万元,而且都需要在今年12月31日前上牌照。

小鹏汽车在6月26日宣布旗下G3车型的价格保持不变,但事实上其在在2月份就曾上调过售价,从原来的13.58万-16.58万元调整至15.58万-19.98万元,增加幅度为2万-3.4万元。

威马汽车在6月25日宣布,旗下EX5的多款配置车型在过渡期结束后保持价格不变。同时还新增了一款400 Mate威盟版,补贴后价格为13.98万元。

零跑汽车价格则有所上调,6月26日起S01全系产品售价上调1万元,调整后的补贴价格为11.99万-15.99万元。

传统车厂方面,吉利新能源在售的帝豪EV、帝豪GSe和几何A三款车型中,GSe的优惠从1.7万元减少至7000元。

荣威旗下纯电动车指导价不变,各车型优惠均减少。Ei5从1.5万变成5000元,ERX5从6.8万变成5万元,而Marvel X将原有的8000优惠取消了。

而北汽新能源旗下的EU5则在7月1日将指导价增加了3000元。

只有比亚迪全系新能源车价格均没有调整,同时优惠力度也与此前持平。

自燃事件屡发

特斯拉调查结果引不满 蔚来召回受争议

近来,电动车自燃事件屡次发声,令公众对其安全性能开始产生质疑。

4月22日,在上海某小区地库,一台静止停放的特斯拉Model S在极短时间内自燃起火并引发爆炸,并引燃了旁边车辆,最终两辆车皆被烧得面目全非。

同日,西安蔚来服务中心一辆维修当中的蔚来ES8发生自燃。

5月3日,据外媒报道,一辆特斯拉Model S在旧金山一个私人车库中发生自燃。

5月12日,据港媒报道,一辆特斯拉公司电动汽车在香港一个停车场突然起火,现场有爆炸声响起,消防员花了45分钟才扑灭大火,特斯拉车头被烧毁。

5月16日,上海某小区停车场一辆蔚来ES8冒烟。

6月14日,武汉某建材市场停车场一辆蔚来ES8发生燃烧。

6月27日,一辆蔚来ES8在石家庄自燃。

对于上述多起自燃事件,特斯拉方面在2个多月后的6月28日才公布了第一起事件的调查结果,表示没有发现系统缺陷,是个别事故,具体原因则“初步判断”是由于车辆前部的单个电池模组故障引起。

同时,特斯拉还表示将通过软件升级向Model S及Model X车辆推送有关充电和热管理系统的更新,进一步保护车辆电池并提高电池寿命。

两个月才公布调查结果,还称是个别事故、“初步判断”,并表示将通过软件升级方式解决电池组故障,这些答案并未令消费者满意。

有消费者表示,今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生多起自燃事件,用“个别事故”显然不能解释自燃事件频发的原因。同时,消费者对软件升级的方式解决电池问题也存在疑问,质疑这是“治标不治本”的选择。

但此后特斯拉官方并未公布进一步公布调查结果,或对质疑进行回应。

相反,同样在两个月内发生四起事故的蔚来汽车在调查速度上比特斯拉就快很多,而其最终给出的解决方案也显得更有诚意。

4月30日,在第一起事故发生后8天,蔚来汽车即在微博公布了调查结果,表示该事故系底盘撞击电池短路所致。与特斯拉相比,该结果公布相对及时、详细,因此并未受到太多质疑。

此后,蔚来又于6月27日宣布,部分蔚来ES8的电池模组存在安全隐患,并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备案,召回4803辆ES8车型。

但召回之举却颇受争议。

有些人认为,召回是负责的表现,新能源汽车发展时间短,有问题在所难免。另一些人则指出,蔚来总共才卖了几万辆,就召回了4800辆,召回比例高达28.2%,不得不怀疑其技术是否过关。同时,部分未被召回的ES8车主也对自己的车是否安全表示担忧。

其实,不论特斯拉和蔚来汽车如何解释,近来屡发的自燃事件已成既定事实,大众对电动车安全性的质疑一时也难以消去。

因此,他们此时最应该做的,或许就是实实在在地调查原因,改进技术,防止自燃事件再次发生。

毕竟,事实胜于雄辩。

虽然特斯拉和蔚来汽车都在近来屡次发生自燃事件,但三言财经发现,从统计上来看,电动车发生自燃的频率其实并不高。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以纯电动车为主)保有量已超过160万辆,而截至2018年10月21日发生的电动车起火事件仅40余起,比例还不到万分之一。

因此,整体上来说,电动车的安全性仍是可靠的。如果有消费者实在担忧,又非刚需,放缓电动车的购买计划,观望一段时间也未尝不可。

新能源仍是大势所趋

限购被取消 多地已响应

虽然退补政策开始实施,自燃事故的阴霾暂未散去,但新能源仍是大势所趋,各家车厂也都看清了这一点,仍在不断研发和推出新能源汽车。

据新华社报道,2019年上半年,在汽车产销整体下降的趋势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保持稳步增长,产量为61.4万辆,同比增长48.5%,销量为61.7万辆,同比增长49.6%。

同时,6月6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和商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提出“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对此,广东省广州市和深圳市已率先响应,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新增指标的数量,而海南省也于近日跟上。

虽然北京、上海等交通拥堵地区一时难以响应,但这并不影响新能源汽车在全国范围内的更进一步推广。

此外,目前亦有厂商在研发非电动新能源汽车,该类新能源汽车并不存在电池起火问题。

其中,以氢能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推出多款车型,甚至已在不久前的上海车展亮相。虽然目前氢能汽车的售价仍相对高昂,但相信不久的将来价格必将越来越亲民。

而随着技术的日趋成熟,相信电动车的安全性能也必将越来越高。因此,将来电动车仍很可能成为主流,而新能源汽车完全替代燃油车的时代也必将到来。

车企、供应商、经销商各执一词,威马\"自燃门\"事件扑朔迷离

回顾2019年,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关键词,离不开补贴退坡、自燃等几个词。电动汽车起火并不是新闻,自特斯拉等车企推出纯电动汽车以来,就被自燃所困扰。而在2019年中,包括蔚来、比亚迪、特斯拉等电动汽车产品短时间内多次自燃,更是为本应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浇了一桶冷水。

在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发生之后,马斯克在推特上连发数条消息:“每年有超过100万辆内燃机汽车起火,并造成数千人死亡。但只有一辆特斯拉起火,无人受伤却成了最大的头条新闻,媒体为何如此双标?这真是个问题。”

确实,纯电动车型起火数量远远不如燃油车起火数量,但给人的感觉则是人们对于电动汽车起火畏之如虎,而对于汽油车着火,比如在近日广州一辆雷克萨斯NX着火事件,则显得有些见怪不怪。那么,我们不妨就此事来分析一下,汽油车与电动汽车自燃有何不同。

着火数量≠“着火质量”

就像马斯克所说的那样,电动汽车起火数量目前并不如燃油车,但在这里我们有个非常形象的形容词叫做“着火质量”,也就是一辆车如果发生着火事故的火势蔓延速度、扑灭难易程度等,与消费者的逃生时间和损失有一定关系。

我们先来看雷克萨斯NX的着火事故,就车辆的行李架有无以及轮毂样式来看,该车应是雷克萨斯NX200。车辆在行驶时于车底部分发生着火情况,能够被周围人明显观测到,并作出提醒。留给车内人员的逃生时间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充裕的。

而对于纯电动车自燃问题,从目前的视频资料中,车辆从有明显自燃特征冒烟,到后面的爆燃,之间仅有十几秒的间隔,也就是说如果车辆内部出现自燃的可能,留给车内人员的逃生时间并不多。

对于电动汽车来说,其一发生着火事件,都绕不开电池。毕竟,最容易引发纯电动车自燃的,就是车辆内部短路、电池老化/受损以及热失控。电动汽车电池组基本铺满车辆底部,而燃油车一着火基本都集中在油箱位置或者发动机位置,两者差距前者就像是车内成员坐在烤盘上,像烤鸡翅膀一般,后者像是车内人员靠近一个火炉。

最重要的是,如果电动汽车自燃涉及到电池,那么其火势哪怕当时扑灭了,日后也有极大复燃的可能。电池内部自带还原剂和氧化剂,如果其内部的能源没有消耗完,哪怕将这块电池扔进水里泡着,也可能继续冒烟着火。就像是太阳在宇宙中,依旧能够发光发热一般,就是自身就具有反应所需要的物质。

对比之下能够看出,就车辆发生着火或自燃的严重性来看,纯电动车要比燃油车更大,火势蔓延速度也更快。

着火原因不同

此前已经写了一篇有关电动汽车着火原因的稿件了,其中总结了一下着火原因,大概为机械外力、电池不当充电、电池过热以及设计制造层面的原因。而燃油车着火的原因也类似,机械故障、电路故障、人为导致、碰撞、由其它火源引燃等。

着火原因的不同,或许也是人们对于燃油车自燃不太关注的原因之一。燃油车如今已经在人们生活中普及,只要车主能够按时保养,就能够最大可能地规避着火概率最大的机械故障。而引发燃油车自燃的另一大原因电路故障,只要车主不做无把握的改装,一般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此次雷克萨斯NX着火事件中,目前推断的起因可能有三个:

一是车主不当改装。目前网上有人表示车主对车辆进行了不当改装,安装了“速马力”改装配件,改动了油路。当然,该说法尚未得到证实。

二是外部火源引燃。广东地区长年炎热,再加上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在通过三元催化器时,依旧具有数百度高温。如果是车辆在行驶中,于排气部分上挂了一些易燃物,也会造成车辆着火事故。

三是车辆故障。从视频中能够看出,车辆着火点的位置在车辆底部中部位置,这一部分多是油路。这样引发着火事故的原因有可能就是燃油泄露等机械故障,原因则有可能是车主驾驶不当或者设计原因。

当然,上述猜测和目前网上有关雷克萨斯NX着火事件议论纷纷,也有很多大V直接下了某某结论。但真正的结果还需等官方的调查结果。

做好预防才是关键

在本次雷克萨斯NX着火事件中,我们还能够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车辆已经着火了,但车内人员并没有发现。如果不是后车及时提醒,后果无法想象。

回想起几次汽油车着火事故,燃烧特征基本是冒烟,火花,然后起火,大火,烧毁。而电动汽车则是,瞬间冒烟,起火,大火,烧毁,复燃。燃烧是一个过程,如果能够在车辆完全燃烧之前作出预警,那么车内人员的逃生几率会大大增加。

而在车辆着火预警方面,纯电动车反而要比燃油车更容易做。由于电池比较“娇贵”的个性,温度对其影响非常大,过高过低都不行。就比如苹果手机在寒冷地区离不开移动电源。所以电池组也会配套电池热管理系统,通过检测电池温度采取加热或降温的措施,使得电池能够在适宜环境中工作。

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存在,让车辆可以检测电池的温度。如果是由于电池发生问题而引发纯电动车着火,那么电池热管理系统是可以进行预警的。不过目前由于车辆异常信息较多,涉及到充放电、环境温度等,容易形成误判,所以对纯电动车起火信息的预警仍有难度。

相对之下,虽然燃油车没有什么燃烧预警系统,但只要按时按规保养检查油路线路、不做不当改装、车内不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停车时及时关闭发动机等,基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而如果车辆真的发生着火情况,及时灭火也能够很大程度降低损失情况。

目前来说,有关这辆雷克萨斯NX的起火原因很多都是猜测,具体的原因还是要等待官方回复。但不管怎么说,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纯电动车,发生着火是非常危险的。这件事情也在提醒车主们,出门前、保养时一定要检查好车辆的情况。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车频频自燃,真的比燃油车更危险吗?

10月27日,一辆?威马EX5在北京市西北四环的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内发生起火爆炸。

事故发生后,威马汽车发布召回信息,决定立即召回1282辆2020款威马电动汽车,并声称召回原因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并产生起火风险。

根据动力电池型号,可以追溯到对应电池供应商为中兴高能。不过在威马的声明中,并未对所有自燃事件中的涉事车辆电池型号进行区分。

在媒体的报道中显示,威马公关人士对此给出的解释是,这次北京的涉事车辆,目前不能完全认定就是电池原因,如果是设计制造流程出了问题,一般是批次生产,那就不会是个例自燃,所以没有公布电池型号。

"事实还未查清,就公布电池配套企业,会给同行带来困扰,所以在召回声明中,我们也没有明确指出电池厂商,只是公布了电池型号。"

不过,在威马发布声明后,中兴高能也连夜发表声明,称旗下的电池并未搭载在10月27日发生自燃的涉事车辆上,福建邵武的两起起火事故车辆则有搭载。据悉,福建两起汽车自燃事故是由于电芯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导致动力电池产生异常析锂,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芯短路,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最终起火。

也就是说,中兴高能否认了北京威马起火是因搭载该公司生产的电池导致,但是福建两起威马电动车起火事件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威马与中兴高能分别发函表态之后,网络上又出现了第三种声音。有消息称,威马经销商给出的回应却是,27日北京爆炸的威马汽车,不是电池问题,而是车主私自改装了"油加温"设备。

"油加温"技术对于威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在之前,为了在冬天防止低温导致车辆续航能力下降,威马汽车就搞了一个创举,那就是给威马EX5的新车装上了柴油机,并且搭载了一个10L的油箱。用威马的逻辑来说,就是外置的柴油加热装置,可以实现对电池包进行加热,减少自身电池的消耗,同时部分热量作为暖风传入车内。

一时间,车企、供应商、经销商各执一词,让威马"自燃门"事件变得扑朔迷离。联想到了2018年,停在成都威马汽车研究院内的威马EX5曾发生自燃,当时威马官方给出的回应是"这是一辆报废车",然后,此事就不了了之。

相比2018年的车辆自燃事故,威马此次的处理方式倒是显得"颇具诚意"。但是,根据相关数据,2020年前三季度威马汽车共生产1.57万台汽车,主要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塔菲尔、中兴高能以及瑞浦能源。其中宁德时代9692台(占61%)、塔菲尔3313台(占21%)、中兴高能2257(占14%)、瑞浦能源532台(占4%)。

其中,中兴高能的装机量是2257辆,此次却只召回了1282辆,召回的标准又是什么?另外,同样电芯型号哪些车主需要召回,剩下的975辆应该如何处置?威马汽车在相关的说明中都没有明确解释。

尤其是现在,威马汽车处于冲刺科创板的关键时期,自燃事故的频发无疑将对上市进程造成影响。那么,"召回1282辆2020款威马电动汽车"?的动作会不会是为了控制社会舆论的进一步扩大的遮掩行为?这就无从得知,仍需要官方给出正面回应。

并且,就算接二连三的起火爆炸的最终调查结果发现是供应商的责任,也与威马汽车脱不了关联。毕竟,作为汽车厂家连供应商质量管理都不做了,那创始人沈晖还有什么资格谈"秒杀特斯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手机接连曝出自燃消息,其中一名消费者索赔10万元

哈喽哈喽大家好,入夏以来,燥热的天气让人十分烦躁,也让不少车开始“着急上火”,最近理想ONE和小鹏G3自燃事件就闹的沸沸扬扬,也再次让大家的目光聚焦在电动车安全问题上。

后台有不少小伙伴提问,身处限牌城市,电动车已经成为购车的唯一选择,但网络上总有关于电动车自燃的报道,感觉电动车安全性很差,真的是这样嘛?今天咱们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就自燃这个问题,网上也有不少争论,尤其是当电动车发生自燃之后,许多人都认为电动车是一个“定时炸弹”,而另一派则宣称电动车的安全性要比燃油车高很多。

特斯拉曾经做过一次数据统计,在美国境内,燃油车自燃的比例是1/1888,约2000辆车中会有一辆发生自燃事故,而特斯拉在美国的自燃事故率是1/23000。

而中国目前并没有相关机构,对汽车自燃进行准确的数据统计和分类,但打开百度搜索“XX地区自燃”,会发现有很多的燃油车自燃案例,杭州更是在5天内发生了多起汽油车自燃事件。所以相比于电动车自燃来说,燃油车发生自燃也不少见,但缺乏权威的数据支持作为论据,所以咱们也不妄下定论。

而我想说的是,新能源汽车作为近年来发展的主流,确实收到了很多关注和曝光,但对于这样的新鲜事物,市场也持怀疑态度,缺点也会被随之放大,无论是插电还是纯电,只要自燃,第二天必定登上热搜,引起一阵舆论震荡,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但客观的来看,相比于燃油车自燃,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电动车自燃的危险性,要比燃油车高上不少。

一般情况下,燃油车自燃并不会发生爆炸,并且从冒烟到明火之间,还有几分钟的间隔,只要不是车内人员昏迷或者卡在座位上,基本都有逃生时间,但电动车的电池自燃具有爆炸性,化学反应速度比较快,从起烟到明火有可能就是几十秒的问题,并且不同于燃油车可以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电池的自燃需要用大量的水来灭火,在操作难度上也有所不同。

理想ONE的这次自燃事件,其实就并非是因为电池引起的。2020年8月6日,广东省肇庆市二广高速上,一辆行驶中的理想ONE发生起火,所幸并没有人员死亡,车上两名人员也已经留院观察。

事后,理想在8月7日凌晨公布了事件说明。根据官方的调查结果显示,电池、增程器均无任何异常,事故的起因初步判断是因为疑似20cm长的铁片物体被高速行驶的车辆卷起,击穿了高压油管,造成燃油喷溅所致。

理想ONE并没有前下护板,所以这个说明理论上也没什么问题,毕竟道路状况复杂,异物击穿高压油管虽然是小概率事件,但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这是理想三个月内第二次自燃事件,今年5月份,一辆理想ONE就在长沙发生了起火事故,事故判定是因为工作人员没有将车漆防护垫从前机舱里取出,导致防护垫附着在排气管上,发生了燃烧。

经过这两次自燃事件,其实也可以看出,理想对于事件的处理态度还是非常积极的,无论是调查的速度,还是详细程度,都做到位了。但尽管两次自燃都与电池和增程器无关,依旧有不少舆论猜测是理想ONE的三元锂电池存在设计上的问题。

作为一台插电式混合动力的车型,理想ONE的风险系数理论上确实高于纯电或者燃油车型,但这两次自燃的起因如果放在燃油车上,也极有可能发生自燃,所以这种偶发性的事件,与车辆是什么驱动方式,其实并没有直接联系。

锂电池性格“活泼”

如今大部分新能源车为了追求长续航,都采用能量密度比较大的三元锂电池,这种体积小,能量密度大的电芯,是目前最适合在汽车这样“寸土寸金”的消费品上使用的电池种类。

但这种电池本身不那么稳定,所以搭载这种电池的新能源车型,都会被另眼相待。

锂元素作为化学周期表上直径最小也最活泼的金属,体积小能量密度高,但锂也有极高的化学活性,当金属锂与氧气直接发生接触时,便会引起剧烈的燃烧与爆炸,所以易燃烧也是其一大弊端。并且电解液中碳酸乙烯酯、碳酸二乙酯等物质也都具有自曝属性。

锂离子电池在充电时,电池正极的锂原子会氧化为锂离子,经电解液游到负极,获得电子,并且还原为锂原子。整个过程中,为了防止正负极直接接触造成短路,会在中间放置一层有细孔的隔膜。

但在电池过充的过程中中,负极装满了锂原子,后续来到负极的物质只会堆砌在负极材料的表面,形成树枝状结晶,这些锂结晶会刺穿隔膜纸,让正负极短路,长此以往,电池也就会发生热失控,最后引起电池自燃。

如今电池管理系统会在电池接近充满时,限制充电功率,但过充本身还是会对电池造成一定影响,引发自燃的概率虽然不高,我们也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外力撞击电池,导致内部短路

外力造成的电池短路起火事件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近期小鹏G3的自燃事件便是如此。8月11日上午,广州海珠区一辆G3发生冒烟起火事故,经过举升勘察后,发现电池箱底部有明显严重的磕碰伤痕,导致电池严重受损,进而才引发自燃。

电动车的结构相比于燃油车来说简单不少,为了实现空间最优化,电动车的电池基本都被放置于车辆底部,这样既不影响乘坐空间,也不影响储物空间,还能带来较低的重心,让车辆的驾驶感受更强。但这样的设定对于中国道路情况来说,还是比较危险的,平时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托底,对电池包直接造成冲击。

尽管市面上的电动车基本都会对电池包加装护板,但也无法保证每一次托底或者碰撞,都能保护好电池,如果每天的道路条件都比较恶劣,还是要经常检查才行。

此外,电池内部一些做工组装的问题,也有可能导致自燃,像此前蔚来大面积召回ES8便是因为内部线路会被盖板挤压到,存在磨破的风险。奥迪e-tron也因为电池包内某个接头存在密封不严的情况,进行过召回。

所以,不管是豪华品牌还是造车新势力,亦或是自主品牌的电动车,都需要我们经常对车辆电池进行检查。

固态电池希望较大

在锂电池行业中,有一句话被经常提起那就是:“作为能量载体,本质安全的电池是没有的。”所以想完全规避掉电池自燃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尤其是锂电池。

但锂电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目前也有不少搭载固态电池的样车开始路试的消息,在这里可以先和大家聊一聊。固态电池其实就是电池电解液的部分由液态变成了固态,它可以应用在锂电池上,也可以应用在磷酸铁锂电池上,其实可以将它看作是解锁电池材料性能上限的技术手段。

电池自燃的一大原因,主要还是锂电池内部发生短路后引起的热管理失控,其中易燃性的电解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固态电解液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易燃、不产气,极大程度的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并且在提高能量密度上限这一方面,也有着一定的提高。

现阶段磷酸铁锂电池更安全

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于三元锂电池来说,磷酸铁锂电池每公斤的能量密度低一些,但是由于磷酸铁锂本身原子架构稳定,耐高温比较出色,也很少出现自燃的情况。

比亚迪近期推出的“刀片电池”,便是由磷酸铁锂打造而来,改变了电池的形状,进而提升了电池包内的空间利用率,虽然在每公斤能量密度上没有什么提升,但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装入更多安全的电池,也是一个可取的办法。

这一点厂家还是非常清楚的,毕竟三元锂电池的耐低温性和高能量密度,能够有效淡化用户的“续航里程焦虑”,是解决当下电动车的最好方案,那么如何在不依靠技术革新的前提下,降低三元锂电池的风险?厂家的花招也是层出不穷。

蔚来玩换电,特斯拉装超充

蔚来推出免费换电0成本使用,降低电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几率。设想如果只是开300公里左右,就拆下来检测一下,确实可以起到保障安全的作用,并且也解决了无桩家庭的补电问题,但缺点也十分明显,随着用户数量越来越多,换电站的数量和容积,都会成为问题,到时候换电排队等上半个小时,谁受得了?

而特斯拉给出的解决方式,就保守很多了,用V3充电桩20分钟冲250km续航来解决用户的补电问题,每一次都不会给电池冲满,这样就避免了三元锂电池过充带来的安全隐患,但目前来看,大范围的铺设V3快充还有一段距离,并且在停车位紧张的一线城市,这样的做法效率提升也比较有限。

相比之下,选择磷酸铁锂的BYD刀片电池看似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但磷酸铁锂本身的特性就决定了,这是一个体积大密度低的电池包,并且相比三元锂电池,冬季耐低温的性能要差不少,所以冬季在充电和续航里程上,也会有一定幅度的缩水。

对于这三家车企的方法,大家是怎么看的?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

电动车自燃一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一个不能避免的问题,但我们也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一定会有更加安全的监管系统和电池技术诞生。

如果是你,对电动车的要求又会有哪些呢?留言告诉我们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日,网络接连曝出两起华为手机自燃事件,华为方面回应称,其中一起荣耀手机自燃事件已经解决,另外一起Mate Xs折叠屏手机自燃事件,华为称不属于质量问题,不予赔偿,消费者则要求华为进行3倍赔偿,共索赔10万元。

华为折叠屏手机被曝自燃

据南国今报报道,广西柳州市民俞先生购买了一款华为Mate Xs系列折叠屏手机,使用不到一年,突然出现自燃的情况。寄到厂家检测,得到的答复是:非质量问题,不予以赔偿。

俞先生称,2020年4月,他托人在佛山购买了一台华为Mate Xs系列折叠屏手机,花了约1.8万元。今年4月28日傍晚,他与朋友到柳州市航生路一家饭店吃饭。刚坐下来没多久,点好菜还没有上,包厢里突然冒起烟。

俞先生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放在桌面的手机烧了起来。担心烧坏桌子引起火灾,他赶紧把手机推到地上。浓烟持续了近20分钟才慢慢结束。期间,俞先生称并没有看到明火。

消费者要求索赔10万元

事发当晚,俞先生通过热线电话向厂家投诉。值班人员让他第二天拿手机到柳州华为官方售后店。随后本地售后与华为厂家工作人员通话,工作人员让他将手机寄回厂家检测。

俞先生称,当时,厂家工作人员问他有什么诉求,他表示需赔偿一部新手机及10万元损失。因为他查询过,目前该款手机在网络平台上的售价为3万多元。出现如此问题,他认为厂家应进行3倍赔偿。

5月9日,俞先生接到柳州售后的回复,称经检测,他的手机内部燃烧原因与外部不一致,不是质量问题,不能赔偿。俞先生对这一回复表示无法接受,称自己在使用手机过程中格外爱护。

华为:可再次分析故障机

5月17日,华为的一名公关人员向大白 财经 观察回应称,该用户4月29日向他们反馈使用Mate Xs遇到的问题,经与用户沟通协商将故障机返回华为进行无损检测,并与用户沟通了最终的分析结果。

经过外观分析,故障机内屏、外屏受热位置与电池位置不对应,外屏存在贯穿性受热痕迹,判断是受外部热源导致损毁,非产品质量问题。具体检测结果已经与用户进行沟通。如果用户对检测结果有异议,可通过双方都认可的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故障机进行分析。

目前,俞先生打算进一步投诉。

大白 财经 观察还注意到,网上近日流传的另一段视频显示,一名学生在上课时,装在口袋里的华为荣耀30pro发热,被学生扔到地上后,冒出大量白烟。用户投诉到华为售后之后,对方称手机自燃属于人为原因,所以不负任何责任。

对此,华为荣耀的一名公关人员对大白 财经 观察表示,上述事件和用户联系后已经解决,因为售后处理涉及到用户隐私,因此不清楚具体的处理细节。

撰文/张晓雨

文章标签: # 自燃 # 电池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