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比较 汽车比较

特斯拉100万公里保养项目_特斯拉100万公里

tamoadmin 2024-06-24 人已围观

简介1.宁德时代拟生产超级电池:可持续运行16年、电动车行驶200万公里2.特斯拉自产电池的秘密:布局5年,用成本碾压同行!产线正在搭建3.纳米硅线、无钴高镍还是干电极?特斯拉电池日或公布这些新技术4.model3电池寿命5.什么样的EV才算好?丰田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电费3.3万度,换作纯电汽车能开多远?这里是两个月的电费,9.42万的新台币,如果不考虑台湾省那边的电价梯度,就按平均一度电2.85新台币

1.宁德时代拟生产超级电池:可持续运行16年、电动车行驶200万公里

2.特斯拉自产电池的秘密:布局5年,用成本碾压同行!产线正在搭建

3.纳米硅线、无钴高镍还是干电极?特斯拉电池日或公布这些新技术

4.model3电池寿命

5.什么样的EV才算好?丰田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特斯拉100万公里保养项目_特斯拉100万公里

电费3.3万度,换作纯电汽车能开多远?

这里是两个月的电费,9.42万的新台币,如果不考虑台湾省那边的电价梯度,就按平均一度电2.85新台币计算,就就相当于3.3万度电。也不知是种草还是挖矿,一个家庭两个月用3.3万度电是什么概念?咱们放到主流纯电车上面,看看能跑多远。

首先就祭出特斯拉吧。Model 3高性能全轮驱动版,电池能量为78.4千瓦时,CLTC续航里程675km。那么3.3万度电,能把它的电池由0%~100%充满421次。因此总共的续航里程达到28.42万公里,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公里,也就是某明星两个月电费能让Model 3绕着地球赤道跑上7圈。

追求性能的Model S续航就没那么长了,搭载的是100kWh的电池包,CLTC续航里程为672公里。3.3万度电所能达到的总续航里程大约为22.18万公里。

再看销冠王五菱MINIEV的表演,曾有媒体表示MINIEV的电耗在一众电车里是最低的之一。那么拿一车难求的敞篷版为例,电池能量为26.5千瓦时,CLTC续航里程280km。3.3万度电大约能给它进行1245次充电,然后总共续航里程达到34.86万公里。如果MINIEV会飞,那它离地月距离38万公里还差一点就能开上月球了。

比亚迪是国内新能源翘楚,先拿它家的海豚来看看。顶配版44.9kWh的电池能量,CLTC续航里程为405km。同样的计算方法,3.3万度电大概能让海豚跑29.77万公里。而海豹顶配版,82.5kWh的电池能量、650km的CLTC续航里程,3.3万度电则能跑26万公里,绕地球6.5圈。

再看看秦PLUS EV,我们拿滴滴神器出行版来看,电池能量47.5千瓦时,NEDC续航里程是400公里。3.3万度电能够使秦PLUS充满695次,这样一来总共能跑个27.79万公里。按照比较好的状况计算,跑滴滴每公里约能赚8毛钱,那么这3.3万度电能让滴滴司机赚到22万元,能在老家交个首付了。不过,按照慢充8小时充满电来算的话,滴滴司机还得花5560小时在等待充电上,大约是231天。

接着看目前纯电动汽车的续航No.1,埃安的AION LX Plus,NEDC最大续航达到了1008公里,搭载的电池包能量为144.4kWh。所以3.3万度电,能来回充满229次电,总共的续航里程为23.04万公里。相比之下,AION LX Plus这个续航比前面的车型逊色不少,也意味着电耗是相对较高的,毕竟是中型SUV的块头。

同是中型SUV,看看新势力会不会好一点。蔚来ES6长续航版本车型NEDC续航里程为610公里,电池能量为100千瓦时。所以3.3万度电÷电池包能量100度x单次满电续航里程610公里,结果为20.13万公里,这差距有点明显。而中大型SUV的小鹏G9 702km续航版,同样计算之后,总续航里程都能有23.万公里。

如果放到小雅迪上,72V38Ah的电池,即2.74度电,续航吹是能达到240公里。这样算下来,3.3万度的电,够我充12044次,跑个289万公里,来回月球4趟!不过在此前,估计车都充电充炸了。

宁德时代拟生产超级电池:可持续运行16年、电动车行驶200万公里

大概五年左右需要更换一次电池,因为特斯拉的电池组是7000多节18650电池组成,充放电次数大概是1千次,按照2天充电一次的话,能够使用的期限就是5年左右。

就目前电动汽车市场而言,有不少家喻户晓的品牌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对于选购电动汽车,消费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车的续航能力,毕竟车子在开过几年以后,电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开始衰减,续航和车辆的动能性也会同步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更换电池的费用甚至会比卖车还贵。

电池寿命

特斯拉表示,以上数据仅适用于上述两款车型,此外,特斯拉还声称Model3的电池续航里程将达到50万英里(80万公里)。并且在未来,计划是将下一代的动力电池续航里程提升到更高,要突破100万英里。

电动车使用一段时间后,电池必然会有损耗,不过特斯拉的电池耐用性还是不错的,从调研机构给出的数据来看,大部分特斯拉汽车在行驶16万公里后,电池组仍然可以保持90%以上的有效容量。如果电池或驱动总车出现任何问题,只要在质保期内,都可以进行免费维修或更换。

特斯拉自产电池的秘密:布局5年,用成本碾压同行!产线正在搭建

“2030-2035年,电动 汽车 需求量将会超过燃油车。”

作者丨曹默涵

编辑丨李欢欢

自从2020年第一季度丢了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后,宁德时代动作频频。

6月8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接受采访时表示, 公司准备生产可持续运行16年、能让电动车持续行驶200万公里的电池。 而这种新型电池的成本仅比现在市面上的电池高出10%左右。

“如果有企业下订单,我们立刻可以投入生产。”曾毓群表示。但他并未透露如今是否已经有客户与其达成长期合作。

曾毓群在采访中还提到,他经常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分享观点和见解,并且两次互发短信息交流技术变革和商业发展。宁德时代也在寻求加强与特斯拉的联系,双方已经将研究无钴电池等事项列入议程。

“我们相处得很好,他(马斯克)是一个有趣的人”,曾毓群说,“他一直都很关心成本,我在想办法确保我们有解决方案”。

长寿命、高续航的电池正在成为业界研究聚焦点。

此前,特斯拉宣布即将推出使用寿命超过100万英里(160万公里)的新电池,后被证实该电池系与宁德时代合作制造,并且首先将在中国推出。

没过多久,国内电池公司蜂巢能源也展示了其研发的寿命达百万公里的电池,通用 汽车 也宣布将推出寿命超过160万公里的动力电池。

曾毓群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会对今年的电动 汽车 和动力电池市场产生影响,但电动 汽车 的需求将在2021年初回升。他还预测, 在2030年至2035年左右,电动 汽车 的需求量会出现一个“引爆点”,将会超过燃油车。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曾毓群表示宁德时代正在德国建立工厂,将供应宝马70%以上的电池,同时还会与奥迪、保时捷等品牌合作。尽管目前没有计划,但曾毓群表示不排除在美国建立工厂的可能性。

纳米硅线、无钴高镍还是干电极?特斯拉电池日或公布这些新技术

车东西

文?|?Bear

导语:借着电动汽车的行业大潮,动力电池产业迅速崛起,全球已形成中、日、韩三国企业争霸,松下、LG、宁德时代等巨头分庭抗礼的行业格局。

表面的平静背后,新一轮巨变正在酝酿之中——固态电池即将掀起新一轮技术变革浪潮、动力电池白名单去除后日韩企业重回中国市场、全球车企与零部件巨头们也纷纷涉足电池产业,一场大变局即将上演。

为此,车东西特推出《动力电池大变局》系列报道,详解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风云变幻,本文为系列报道之一。

特斯拉自产的动力电池终于来了,马斯克的野心从电动汽车产业涌向了动力电池产业,新的血雨腥风将拉开序幕。

今日,据外媒electrek报道,特斯拉的“Roadrunner”动力电池自产计划正式启动,位于美国弗里蒙特大沙漠内的工厂,一条属于特斯拉自己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正在成型。

整件事件最值得关注的焦点在于,达成规模化生产之后的特斯拉动力电池每度电仅需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01元,指每kWh容量电池价格),而根据投资机构瑞银公布的数据,松下当前动力电池每度电的成本约为111美元(约合人民币772元),而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成本则为每度电150美元(约合人民币1042元)。

特斯拉进入动力电池产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掉动力电池产业的价格“底裤”。

▲外媒报道特斯拉正在弗里蒙特工厂建造电池生产线

但除此之外,马斯克的这场动力电池“闪电战”还将在汽车产业与动力电池产业同时掀起浪潮。更多拥有资本与技术的车企在特斯拉的号召下,将会涌入动力电池市场,冲击当前的动力电池产业格局。

在这样关键的节点上,我们有必要找到特斯拉如何突破动力电池产业技术壁垒,一步一步解决电池研发,并最终具备电芯生产能力的秘密。

车东西通过对特斯拉五年以来的投资布局、技术研发情况与产业链布局进行梳理,找到了其中的答案。

一、耗时五年?三元锂电之父助力特斯拉自产电?

2020年2月12日,外媒electrek曝料称,特斯拉正在美国弗里蒙特工厂搭建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一时间,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的消息公之于众,引发了业界震动。

但若非此次媒体曝光,恐怕没有人能想到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的速度如此之快。

原因在于,与其他大张旗鼓进军动力电池产业的车企不同,特斯拉在这一领域的布局简直可以用低调来形容。

自2015年以来,特斯拉与动力电池相关的投资仅有三笔,分别是对达尔豪斯大学杰夫·戴恩研究小组(Jeff?Dahn?Research?Group)的5年赞助计划、收购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以及收购电池制造设备公司Hibar。

三笔投资中,特斯拉仅披露了收购Maxwell的金额——2.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27亿元),另外两笔投资的金额与具体细节均未公布。

但正是这三笔投资,凑齐了特斯拉自产电池所需的关键技术——动力电池的电极、电解液、隔膜、电池壳体以及电池的制造工艺。

特斯拉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始于2015年。

以领先于业界的三电技术立身的特斯拉不甘于在动力电池领域受制于松下,更何况彼时松下动力电池的产能爬坡速度远不如特斯拉汽车生产线的产能爬坡速度。

马斯克有预见性地意识到,松下可能会成为特斯拉迈向年产百万辆电动汽车的最大阻碍(随后事实如其所料,2018年松下的动力电池产能限制了特斯拉Model?3的量产速度)。

于是,马斯克动起了自产动力电池的念头。

2015年,马斯克找上了专注于锂电技术产业化的杰夫·戴恩团队,希望为其提供“数额可观的5年的研究经费”(the?substantial?5-year?funding?package),让其为特斯拉研发寿命更长、成本更低、能量密度更高的锂离子电池。

▲杰夫·戴恩研究小组

杰夫·戴恩团队是加拿大顶级大学达尔豪西大学内一支专注于锂离子电池技术研究的团队,自2008年开始研究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其官方网站显示,该团队目前拥有30人左右的规模,共计发表论文600余篇,在重量级期刊JES与JPS上均有论文发布。

有外媒评价,该团队是目前锂电池领域研究实力最强的团队之一。

杰夫·戴恩本人更是通过精确限定镍钴锰材料中镍的含量,使三元复合正极材料成功实现规模商业化,成为了业界公认的三元材料技术真正的开创者和发明者。

▲杰夫·戴恩

一边是急于自研自产动力电池的特斯拉,一边是希望并且擅长将技术产业化的杰夫·戴恩团队,双方一拍即合。

同年6月16日,杰夫·戴恩团队所在的达尔豪西大学与特斯拉共同宣布,杰夫·戴恩研究小组的合作伙伴将在2016年6月,从3M?Canada转移到特斯拉,并与特斯拉达成独家合作协议。

达成合作协议之后,杰夫·戴恩老爷子一屁股坐进了特斯拉的前备箱,比出两个大拇指,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杰夫·戴恩

在此之后,杰夫·戴恩团队持续在新型锂离子电极材料、锂离子电池故障机理诊断、电解质添加剂、钠离子与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基础研究以及电池研究理论/建模方面持续取得突破。

去年年底,来自杰夫·戴恩团队的论文显示,其新研发的动力电池循环周期可达到5000次左右,对应电动汽车行驶寿命超过100万英里(约为160万公里),这项专利目前已经为特斯拉所有。

而近期外媒electrek又曝出消息,称杰夫·戴恩团队的研究成果将使特斯拉的动力电池成本达到100美元/kWh(约合701元/kWh)。对比投资机构瑞银给出的数据,松下动力电池的成本约为111美元/kWh(约合771元/kWh)、宁德时代约为150美元/kWh(约合1042元/kWh),特斯拉目前的电池成本在业界属于最低水平。

据了解,杰夫·戴恩团队还在帮助特斯拉完成能量密度500Wh/kg的高镍三元锂电池的研发,目前已初具成果。

可以说,2016年以来,杰夫·戴恩团队为特斯拉自产电池项目贡献了众多底层的技术专利与经验积累,完善了特斯拉从电极、电解质到电池壳体环节的大部分技术链条。五年时间,杰夫·戴恩团队也确实完成了签约时对特斯拉许下的诺言——帮助特斯拉提升动力电池循环次数、降低动力电池成本、研发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

这笔投资对于特斯拉而言,物超所值。

二、收购Maxwell?干电极技术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

2016年之后,马斯克转身扎进了特斯拉Model?3的产能地狱,再无闲暇顾及动力电池产业的布局,以至于2017年、2018年2年时间里,特斯拉在动力电池产业并没有大的动作。

但时间来到2019年,一件事情为马斯克敲响了警钟。

2019年2月,特斯拉2018年财报发布的电话会议上,马斯克指出,超级工厂电芯产能的不足是限制特斯拉Mode?3产能的最大桎梏。

2019年4月,马斯克再度发推表示,“超级工厂的电芯产能只有24GWh,从7月份开始一直限制Model?3的产能,在产能到达35GWh之前,特斯拉不会再投钱进去。”

来自松下的产能限制,使得马斯克再度意识到了动力电池的重要性,他开始加速特斯拉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

2019年5月,特斯拉以2.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27亿元)的价格收购电池技术公司Maxwell,溢价幅度达到55%。

之所以如此迫切地拿下这家公司,是因为特斯拉看中了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与超级电容技术。

▲Maxwell干电极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极制备工艺属于湿电极工艺,制造过程中,需要将正负极材料加入溶剂中,对电极片材料进行涂覆。

这种制造工艺的优势在于生产工艺验证时间长,电极质量稳定,但溶剂的特性决定了这种电极涂覆的方式生产的电极较薄,能量密度受限。

同时,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溶剂进行蒸发,这一部分生产工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

而无溶剂的干电极生产工艺则是将活跃的正负极材料混入黏性物质中,使得正负极材料自身“原纤维化”,形成自支撑膜,牢牢地粘着在电极片上(原理类似于脚底牢牢粘上的口香糖)。

这种生产工艺可以制备更厚的电极,使得电池的能量密度得到大幅提升。目前,使用该工艺制成的三元锂电池电芯能量密度大于300Wh/kg,电芯单体能量密度最高可实现500Wh/kg,同时获得更大的放电倍率。

与此同时,干电极的另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在电池使用之后,持续为其补充锂金属,弥补电池的容量衰减;而采用湿电极法制备的电极,补充锂金属和混有锂金属的碳不能很好地彼此融合,通常会伴有烟雾、火苗和噪音等强烈反应。

此外,干电极的制作流程不需要进行溶剂干燥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时间成本,也降低了环境污染。

另一项超级电容技术,则可以用作能量回收过程中的快速储能装置,其能耗远小于将回收的动能重新储备到电池中。

而在急加速过程中,超级电容器能够实现大功率放电,避免动力电池直接大功率放电产生锂晶枝,对电池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超级电容技术的另一大优势,就是工作温度范围大,大部分电池的工作温度需要维持在20℃-40℃之间,对外界环境温度要求较为苛刻。而超级电容的工作温度在-40℃-80℃之间,可用于冬天车辆起步与动力电池的加热。

干电极技术为特斯拉自产电池提高了能量密度,而超级电容技术能够在特定场景下为电池提供辅助作用,二者结合或许是特斯拉将来会采用的“混动”方案。

三、收购电池生产设备商Hibar?为自产电池铺路

投资杰夫·戴恩团队,收购Maxwell都是为了掌握最新的电池技术,掌握技术之后的关键就是将其量产。

2019年10月,有媒体发现,加拿大精密设备公司Hibar突然出现在特斯拉旗下,成为了特斯拉的控股子公司。

特斯拉收购Hibar属于秘密进行的项目,其收购日期、金额、合作细节均未透露,但可以明确的是,收购Hibar意味着特斯拉的自产电池项目仅差临门一脚。

Hibar以生产高精度定量注液泵、注液生产系统、自动化电池制造和工艺设备闻名,产品线覆盖了完整的电芯生产流程。

▲Hibar产品一览

在过去的40年时间里,Hibar已经成为了电池行业里一次电池及二次电池生产线的首选供应商。

投资杰夫·戴恩团队让特斯拉拥有了自研动力电池的技术人才,收购Maxwell使得特斯拉掌握了动力电池领域最前沿的技术,而收购Hibar是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项目的最后一环,至此,特斯拉形成了从技术研发、样品验证到大规模量产的全面布局。

四、自产电池寿命将达100万英里?最大能量密度可达500Wh/kg

虽然特斯拉已经拥有了电池的研发、验证与量产的能力,但实际产品将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目前其电池生产线还未投入实际使用,想从产品出发进行分析不太现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从特斯拉目前拥有的技术实力,来推断其自产电池的技术指标。

1、电极

从电极角度来看,特斯拉自产的电池有很大可能性会采用已收购的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该技术目前在三元锂电池领域能够实现的单体电芯能量密度为300Wh/kg,最大能够达到500Wh/kg。

现阶段,业界仅有松下的NCA?811三元锂电池以及宁德时代的NCM?811三元锂电池可在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

与此同时,上文提到,干电极技术能够实现将锂金属补充到负极内,以弥补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负极、电解液中的消耗。

而此前,Maxwell有一项待审专利正是将锂离子补充至电池负极,这项专利技术将能够有效缓解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容量衰减问题。而随着特斯拉完成对Maxwell的收购,这项专利技术也自然转移到了特斯拉的名下。

▲Maxwell待审专利

在成本方面,由于省去了干燥步骤,整个电芯生产环节成本大约可下降10%-20%。

2、电解质

在电解质方面,受特斯拉资助的杰夫·戴恩团队近期在知名期刊JES上发表了两篇论文,讲述了他们在电解质方面取得的进展。

其中一篇名为《二恶唑酮与亚硫酸亚硝酸盐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

论文中提到,杰夫·戴恩团队对近期开发的新型电解质添加剂MDO以及另外两种添加剂PDO和BS进行了高温高电压与长期循环性能的测试,载体为NCM523三元锂电池。

为进行该项测试,团队将三种添加剂分别进行了单独与混合添加,不同的实验组合置于不同的温度、电压下进行测试,得出了不同的循环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了MDO、PDO电解质添加剂的电池均在石墨负极表面形成了SEI层(对负极起到保护作用),而添加了BS电解质添加剂的电池则没有形成SEI层。

通过长时间电池循环性能测试,2%PDO+1%硫酸乙烯、2%PDO+1%二氟磷酸锂的电解液添加剂组合在所有实验电解质添加剂的表现中最优,在经过800次放电循环后,电解质中留存的添加剂浓度依然大于90%。

▲实验结果,(b)(c)中最高的两条分布点分别为2%PDO+1%硫酸乙烯、2%PDO+1%二氟磷酸锂的电解液组合

在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杰夫·戴恩团队在去年6月又发布了一篇名为《出色的锂离子电池化学性能的广泛测试结果,可作为新电池技术的基准》的论文。

这项实验同样是对NCM523三元锂电池进行了不同的电解质添加剂测试。

实验结果显示,分别向电解质中添加2%碳酸亚乙烯酯+1%硫酸乙烯、2%氟代碳酸乙烯酯+1%二氟磷酸锂、1%二氟磷酸锂这三种电解质添加剂组合,能使电池循环寿命有效增长。

▲实验结果,紫色、绿色与红色线条为测试结果,另外两条为对照组

其中,添加了三种电解质添加剂组合的电池普遍在300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还能保持85%以上的电池容量,有一组甚至在经历了500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仍然保持了90%以上的电池容量。

而另外两组对照组的电池则在1000次左右的充放电循环之后,电池容量分别衰减到了50%左右的水准。

如果以5000次充放电循环次数作为电池的平均循环寿命,以特斯拉Model?3?EPA续航里程322英里作为单轮充放电的续航里程,那么在该电池组的有效生命期内,一辆特斯拉Model?3的行驶里程将会超过160万英里(约合257万公里)。

不过据特斯拉公布的专利显示,目前他们保守估计该电池的使用寿命在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一般纯电动汽车所装配的三元锂电池理论使用寿命仅有40万公里-50万公里,特斯拉新电池的使用寿命大约是目前三元锂电池的3-4倍。

值得注意的是,杰夫·戴恩团队为特斯拉进行的研究是以NCM三元锂电池为基础的。因此从电解质添加剂与其适配电极的角度出发,特斯拉未来自产的电池极有可能是NCM三元锂电池而非NCA三元锂电池,该电池的最大循环次数可能逼近5000次,对应车辆的行驶里程可能会达到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

3、超级电容器

除了动力电池本身,收购Maxwell还为特斯拉带来了超级电容技术。

马斯克曾在媒体采访中透露,在大学期间,他就对超级电容技术充满兴趣,一度想进行研究。现在,这个超级电容的粉丝终于能够如愿以偿。

超级电容本质上是不同于动力电池的另一套储能方案,对比动力电池,其不足之处在于储能性能有限。

但其长处也非常明显,超级电容的充放电功率很大,并且能量损耗小,既能够高效率进行动能回收,在车辆急加速时也能够瞬间释放大功率电流,减轻动力电池工作压力。

与此同时,超级电容的工作温度区间为-40℃-80℃,能够适应一般电池难以适应的极端环境。

可以说,超级电容具备与动力电池互补的潜质。在车辆正常行驶时,动力电池提供主要电力,当车辆需要急加速、进行动能回收、在寒冷地带起步时,超级电容为车辆提供电力。

当自产电池项目落地后,特斯拉有可能会为车辆同步配备超级电容器,形成全新的动力电池+超级电容“混动系统”。

综合上述三方面来看,特斯拉自产的动力电池极有可能是NCM三元锂电池,第一代电芯产品的能量密度可能会在300Wh/kg左右,后续会逐步攀升至500Wh/kg。

其电解质添加剂可能会选用2%碳酸亚乙烯酯+1%硫酸乙烯、2%氟代碳酸乙烯酯+1%二氟磷酸锂、1%二氟磷酸锂这三种电解质添加剂组合中的一种,得益于优异的电解质性能,其电池的循环寿命将能够达到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超过目前所有的动力电池循环性能。

不仅如此,超级电容技术也可能会被特斯拉投入应用,作为动力电池的辅助能源。

五、从供应商变迁史?看特斯拉自产电池的六大意义

特斯拉首条动力电池生产线的搭建,意味着这家车企在动力电池的供应链上走出了新的一步。

自特斯拉推出首款车型Roadster以来,这条战船就与全球锂电巨头松下牢牢地捆绑在一起。据了解,特斯拉首批100辆Roadster全部采用了松下的18650圆柱形电池。

后续推出的第一款面向大众的量产车型Model?S,更是让特斯拉与松下开启了长达7年的独家供应关系。

在此期间,双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沙漠中,建起了一座产能达到35GWh的动力电池工厂,也是如今世界上产能最大的动力电池工厂。

▲特斯拉Gigafactory?1

在马斯克的设想中,这座工厂最终将能够实现50GWh的年产能,撑起特斯拉年产百万辆电动车的远大愿景。

但事与愿违,一边是产能疯狂爬坡,电池需求迅速上涨的特斯拉;另一边是即使出现亏损,也仍在扩大生产线,招收更多员工的松下。

双方没有达成供需同步攀升的微妙平衡,特斯拉的电池需求缺口越来越大,最终在2018年财报发布的电话会议上,双方矛盾爆发。

马斯克指责松下的动力电池产能迟迟跟不上,限制了特斯拉Model?3的产能爬坡,如果松下不能按照约定将合资工厂的电池产能提升至35GWh,特斯拉就将停止对合资工厂的投资。

2019年第三季度,双方的合资工厂动力电池产能虽然达到了35GWh,但松下也冻结了进一步提升合资工厂产能至50GWh的计划。

自2013年展开合作以来,特斯拉与松下之间的关系第一次接近“冰点”。

此次事件之后,虽然特斯拉与松下仍然维持着动力电池的供应关系,但特斯拉也开始寻找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借着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这一机会,LG与宁德时代被特斯拉纳入其供应商名单。

2020年1月30日,特斯拉正式宣布与LG化学、宁德时代达成动力电池供货协议。

此外,路透社还报道,特斯拉正在与宁德时代就“无钴”电池进行进一步商谈,特斯拉未来很可能会使用宁德时代生产的“无钴”电池。

▲路透社报道,特斯拉正在与宁德时代商议无钴电池合作

到目前为止,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供应链条已经从松下独家供应,转变为LG化学、宁德时代、松下三家同步供应。在特斯拉自产的动力电池完成供应后,这条供应链也将被纳入特斯拉的动力电池名单。

特斯拉已经正式从松下独家供应动力电池的“单极时代”,走向多供应商供应动力电池的“多元时代”。最终可能形成以自产电池为主,采购电池为辅的动力电池供应链条。

对于特斯拉而言,这一时代的到来有着三大意义:

1、动力电池降本增效,坐拥多家动力电池供应商的特斯拉,对供应商将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势必会在动力电池采购价格上加大压价力度。

同时,自产的动力电池生产线投产后,特斯拉的动力电池成本将会低至100美元(约合人民币701元),比松下的动力电池成本还要低10%,特斯拉的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旗下车型或将进一步降价,更大规模的扩张销量。如果使用干电极技术进行动力电池生产,特斯拉动力电池的生产效率也会有小幅提升。

2、助推产能增长,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共拥有两座整车生产工厂,一座位于美国加州弗里蒙特,目前处于满负荷运转;另一座位于上海临港,目前产能15万辆/年,目标产能为50万辆/年,还有较大幅度的产能爬坡空间;还有一座规划中的工厂位于德国柏林,目前正在建设当中。

就目前情况来看,特斯拉与松下的合资电池厂供给美国本土工厂已然供不应求,中国工厂与未来的德国工厂势必需要新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来提供动力电池。供应商足量的动力电池供应才能够推动特斯拉产能增长,最终在2022年实现年产100万辆特斯拉的目标。

3、满足百万辆Robotaxi的需求,马斯克曾经夸下海口,表示2020年将会有100万辆特斯拉汽车上路成为Robotaxi,暂且不论自动驾驶技术是否可行,以目前的电池技术来看,这一目标很难实现。

目前动力电池的循环次数大多在1000次左右,对应使用寿命大约为20万英里(约合32万公里),这一续航寿命对于普通家用完全足够,但对于需要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Robotaxi而言,却显得捉襟见肘。

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上文我们已经提到,特斯拉最新的专利显示,他们完成了100万英里(约合160万公里)续航寿命的电池研发,拥有超长续航寿命的动力电池将能够满足特斯拉Robotaxi运行的要求。

对于整个动力电池行业而言,特斯拉自产动力电池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1、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领军企业,进军动力电池产业这一行为,将会带来模仿效应,未来更多大型车企在转型电动化的过程中,可能会考虑自产动力电池以满足自身需求。对于车企而言,电动时代的核心——三电技术,必须要握在手心。

2、车企进军动力电池,意味着动力电池供应商们原本的客户流失,动力电池供应商的利润空间受到压缩。在与车企的博弈中,动力电池供应商将想方设法降低动力电池成本,提高动力电池性能。

3、新能源供应链结构可能发生改变,在车企自产动力电池的过程中,原本隔着动力电池供应商的材料供应商们,将能够直接与车企产生联系。产业链条减少,意味着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结语:掌握电池后的特斯拉将更加强大

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厂的第一条动力电池生产线正在搭建,投产指日可待,马斯克酝酿了5年的自产动力电池计划终于进入了产出结果的阶段。

掌握动力电池后的特斯拉,从各个角度来看,都将变得更加强大。

在供应链端,追求降本的特斯拉,一旦实现了自产动力电池的目标,对其他供应商的动力电池采购需求势必会相应减少。特斯拉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们将会展开价格战,而在这场价格战中,特斯拉将享有绝对的主导权。

在电动汽车产品端,特斯拉自产的动力电池很有可能比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动力电池性能优异,将会拥有更长的使用寿命,更少的容量衰减,从而大幅提升特斯拉车型的保值率。

不过对于特斯拉而言,实现量产仅仅只是自产动力电池这一伟大愿景的第一步,后续动力电池的产能建设,对其而言才是真正的挑战。

在中国,动力电池产能的建设成本约为4-6亿元1GWh,而在美国,这一成本只会更高。特斯拉如果想要真正建成成规模的动力电池生产线,后续至少需要在动力电池项目上投资数百亿元。对于特斯拉这样刚刚盈利,现金流无比宝贵的公司而言,这笔投资将会造成庞大的压力。自产动力电池,对于特斯拉而言,仍然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model3电池寿命

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震动,临近9月22日举行的特斯拉电池日,马斯克先在推特上为Battery?Day预热并称将公布大量激动人心的消息,板上钉钉是百万英里电池没跑了。

除此之外,特斯拉也又有新动向,路透社报道称,目前特斯拉正在与加拿大矿业公司吉加金属公司(Giga?Metals)商讨如何开发一座大型矿山,想要购买大量低碳镍金属。资料显示,该矿已测量并显示储量为236万吨镍和14.1万吨钴。Giga计划在20年内每年生产4万吨镍和2000吨钴。

所以,特斯拉这是想要把鸡蛋分散在不同的篮子里吗?高续航高成本的电池也要抓,无钴电池也要抓。尽管距离电池日还有些时日,但根据之前媒体曝出的相关新闻,我们也可对这次发布会的内容略窥一二。

干电极技术+负极预锂化

2019年,特斯拉相继收购了Maxwell和Hibar两家公司,Maxwell主要业务领域涉及超级电容器和干电极技术等,Hibar则是电池制造专家。

Maxwell公司宣称,干电极技术未来有望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到500Wh/kg。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目前,特斯拉Model?3上的NCA811三元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为340Wh/kg,是磷酸铁锂电池的二倍(仅从单体电池角度来说,不考虑使用CTP模组后整体电池包)。从技术层面来看,大概率会通过负极预锂化来实现能量密度的提升。

什么是干电极技术?

传统的锂离子正负极制造是将粘结剂溶剂(比如60%的PTFE或者NMP溶剂),和导电剂混合成浆料,然后把浆料再涂布在铜箔或铝箔上,通过烘干把溶剂蒸发,干电极则是直接将粉末混合压制在集流体上。

什么是预锂化?

简单来说,就是为电池提前准备一些锂,把电池反应过程中损失的一些不必要的锂补充回来。

电池在首次充放电的时候,有机电解液会在电池负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SEI膜,这种锂离子的消耗是不可逆的,已经形成SEI膜的锂离子只能以SEI膜的形式存在在电池里,无法再变成锂离子为电池容量做贡献。而预锂化能有效提升电池容量和循环寿命。

但所有电池的预锂化都能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吗?并不是。

预锂化对于硅或者硅基材料作为负极的电池提升效果明显。现在广为使用的石墨负极不可逆锂损耗仅为5%~10%,还处在一个比较能让人接受的范围内,但如果使用更高容量的负极材料,锂损耗的比例会明显提升,纯硅负极的首圈循环效率只有50%——结合特斯拉此前发布的硅纳米线技术来看,预锂化势在必行。

Maxwell的预锂化技术就是将锂金属粉末与正极、负极活性材料混合后压制成电极,使用粘结剂和导电剂代替溶剂,让负极材料和锂粉进行混合,直接和集流体合二为一。结合Maxwell的干电极技术,简直是最佳拍档。

有人会问,现在特斯拉不已经在负极材料中掺入了10%的硅材料了吗,那目前特斯拉采用预锂化技术了吗?

还没有。

一个是因为特斯拉目前采用的浅充浅放策略对电池的影响不大,而Model?3也是通过提升电池容量来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再有则是因为现在的负极补锂技术操作复杂,对环境要求高,也直观的反映在成本更高,无法产业化预锂技术

顺口提一下Maxwell正在研发的超级电容吧,可以在纯电车的动能回收上起作用。超级电容器可以看做一个紧急储存电量的装置,耗能要小于把电量回收到电池里。急加速过程中,超级电容器能够实现大功率放电,避免动力电池直接大功率放电产生锂枝晶,防止对电池结构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硅纳米线?

早在前几日特斯拉发布电池日海报时,就有人看出海报背景中隐藏的硅纳米线。硅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达到4200mAh/g,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着致命缺点——在离子脱嵌过程中硅会发生严重的体积变化,导致负极结构破坏,电池循环能力变差。而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过程都需要锂离子的脱嵌来完成。

而硅纳米线指宽度在10纳米左右,纵向长度无限制的硅材料。这种结构的线形材料可以通过横向膨胀释放体积应变带来的压力,硅纳米线之间的空隙可以容纳体积膨胀,防止材料内部相互挤压破碎,影响电池正常运行。

特斯拉与Amprius合作开发了一种新的硅纳米线制造工艺:利用涂覆有硅纳米涂层的模板,使用cvd工艺直接在基板材料上生长硅纳米线。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在硅纳米线上复合或掺杂其他材料,以增强其导电性和强度。

特斯拉将硅纳米线直接放在海报上,说明这次电池日发布会上硅纳米线必然具有重要意义。极有可能特斯拉之前预告的百万英里电池将应用该技术,或者这一技术将关系到特斯拉电池的未来发展。

无钴/高镍电池?

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合作的消息已经是广为人知,这也更加确信了宁德时代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的成就有可能为特斯拉所用——磷酸铁锂电池,不就是无钴电池的另一种说法吗?但这里我们按下不表,毕竟特斯拉官方也曾表示过,无钴不一定是磷酸铁锂。

马斯克一直都是无钴电池的坚定拥护者,2018年他就表示未来特斯拉的动力电池钴含量会降到0,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钴。钴作为稀缺金属,产量少且分布不均,又会增加电池成本,无钴电池的出现势必会对当今的电池体系和新能源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去钴到底难在哪?

以现在广泛应用的NCM电池为例,锂离子在正极材料的脱嵌过程中,很容易影响正极结构的稳定性,而钴的加入可以稳定正极材料的层状结构,并提高材料的循环和倍率性能,这也是去钴化的难点之一。

而特斯拉合作伙伴杰夫·达恩团队主要是通过单晶材料的突破、电解液添加剂和提高镍含量来实现降钴,这也和前文提到的特斯拉计划开发矿山的计划不谋而合。研究结果显示,在高镍含量的NCA电池体系中(也就是特斯拉Model?3采用的电池种类),钴的作用并非不可代替,加入铝、锰和镁等金属,某种程度上也同样能起到这种作用。因此,特斯拉大概率采用新型高镍正极材料来实现马斯克的无钴梦。

百万英里电?

预锂化、干电极、纳米线这些技术名词距离我们太过遥远,百万英里电池的发布才是重头戏。

自特斯拉公布百万英里电池的消息以来便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大媒体将特斯拉和其合作伙伴的近几年的专利全部翻出来,上述技术陆续进入大众视野。除了“单晶镍钴铝电池技术”有资料显示极有可能实装在新电池上,其他技术是否实装我们还需等到电池日那天才能得知。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所有未实装的技术都是噱头,如果百万英里电池真的能达到此前预告的性能,总续航里程有望超过100万英里,大约160万公里,4000次充放电循环后,新电池的容量仍为90%,宽温范围下充放电循环次数还能提升到6000次以上,预计会有不少消费者为之买单。

上述的这些技术都会显著的提高特斯拉电池的性能,那么具体会哪项技术被特斯拉采用呢,9月22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什么样的EV才算好?丰田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Mode3的车身和驱动系统可以支持其100万英里,约160万公里的续航能力,而电池可以支持其50万英里,约80万公里的续航能力。特斯拉电池退化的早期数据显示,在行驶超过16万英里后,其容量将下降约10%。

事实上,关于电池的使用寿命,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因为每个人的驾驶习惯、驾驶环境、充放电周期等因素都不一样。但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充放电循环次数越少,寿命衰减越慢。

特斯拉model3的驱动模式分为后驱版和四驱版。后驱为单电机,最大功率202kw,最大扭矩404Nm;四驱版为双电机,总功率340kw,总扭矩639Nm。Model3是特斯拉在2017年推出的一款新车。它是特斯拉的第三个电动汽车系列。

举例:特斯拉Model3车身和驱动系统的使用寿命已经达到了160万公里,但是电池模块的使用寿命只有48-80万公里。磷酸铁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更长,因为磷酸铁锂电池在超过3500次充放电循环后就会开始衰减。

百万购车补贴

“因为我们还没有销售电动车(EV),外界便认为我们在EV领域落后了,事实并非如此。EV主要由电池、电机、电控等单元组成,早在1997年丰田就上市销售了世界第一款量产HEV普锐斯,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电动化技术积累,我们并不认为在电动化技术储备上落后于任何竞争对手。”2019年东京车展前夕,丰田汽车公司董事、副社长寺师茂树对全球媒体如是说。

丰田汽车公司董事、副社长寺师茂树

其时,全球范围内,市场上的EV车型已经让人眼花缭乱。

特斯拉Model?S、Model?X竞争力不俗,Model?3、Model?Y更是炙手可热;奥迪推出了基于MEB全新平台的奥迪e-tron,奔驰首款纯电车型EQC在中国投产……

2017年以来,宝马旗下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已稳定在10万辆之上,更早问世的日产聆风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售出了超过40万辆……

中国EV市场更是群雄逐鹿,百花齐放,主流厂家几乎没有不造纯电动的,此外,还涌现出蔚来、小鹏、威马等一大批“造车新势力”。

2019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特斯拉位居新能源领域第一,中国品牌比亚迪、北汽新能源、上汽也占据不小的份额,再往后是宝马、大众、日产,丰田排到第十位。

虽然寺师茂树对丰田的电动化技术充满了自信,但作为纯电领域的后来者,丰田到底能为市场带来一款怎样的EV车型,才更有说服力。

01,造EV对丰田来说是“技术降维”

2020年4月20日,丰田中国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消息,全球首发丰田量产EV车型C-HR?EV/奕泽?E进擎,以及雷克萨斯UX?300e正式上市。

C-HR?EV/奕泽?E进擎

雷克萨斯UX?300e

前不久,笔者体验了一下C-HR?EV,我觉得寺师茂树谦虚了,在EV领域,丰田何止是“不落后”,事实上,丰田一出手就将整个EV行业的门槛提高了一个层次。

别急着抬杠,听我说完。

我们先琢磨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样的EV才是一部好车?

国内许多人评价一款EV好不好,一看续航里程,二看0-100km/h加速。似乎一款EV只要续航够高、加速够快,就是一部好EV,以至于许多车企都在EV领域大搞“续航竞赛”和“功率竞赛”。

对消费者来说,加速够快、续航够远,确实也是EV“好用”的一项硬指标。早期的EV(如第一代日产聆风和宝马i3),动力都一般,续航里程也都不到200km,所以卖的都远不如预期,因为确实不能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

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多数EV的续航里程都已达到400km,很多EV的零百加速时间都做到了5秒以内,再继续追求这两项数据,意义就不大了。尤其是对一台定位为家庭日常使用的EV。因为这时,续航的焦虑已经转变为充电便利性的焦虑,我们买汽油车为什么不追求油箱越大越好?因为加油很便利,所以油箱大小合适就好,太大了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有负面效果——比如占用更多的宝贵车内空间。

而过分追求零百加速,也是违背发展EV的初心的。

过快的加速性能,对日常使用没有太大实际意义,但是会增加成本,还会让日常使用变得更不安全——超越驾驭能力的动力性能,就是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过分追求动力性能,自然就会降低EV的能效,而更高的能效,不正是我们推广EV的初衷么?

这是保罗·沃克的死亡车祸现场。记住——超越驾驭能力的动力性能就是危险因素!

丰田一直认为EV的定位应该是“中短距离移动出行工具”,续航里程和零百加速都应该有一个适配于具体产品定位的最优值,并非越大越好。

其实,这两点是最不难实现的——提高续航里程,堆更多的电池就行;提高加速成绩,多搭载一台电机即可。

对一款家用EV来说,能效水平相对而言重要得多。我们开燃油车都追求更低的油耗,开EV当然应该追求更低的“电耗”。能效越高,电耗越低,相同的电池容量才能有更远的续航里程,同时也才真正的低碳、环保——不要以为用电,就是零排放,我们国家火力发电仍占7成以上。

美国环保署(EPA)每年都会出一份《Fuel?Economy?Guide(燃油经济性指南)》,公布美国市场全部在售车型的能效水平。2020年的《指南》中,能效最高的EV是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综合能效高达141MPGe(意味着33.7度电能行驶141英里,约合百公里耗电14.9度)。不得不说,特斯拉能成为目前最成功的电动车,还是有它道理的。

上图是EPA最新公布的美国市场能效水平最高的10款EV。能效是电动车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既要加速快,又要能效高,才是真正高手。欧系车在EV领域,能耗普遍偏高。比如电机功率只有100kW的大众e-Golf,综合能效只有113?MPGe,续航里程只有123英里,无论是动力、续航,还是综合能效,不仅无法和特斯拉Model?3相比,也无法和现代Kona?Electric(昂希诺电动版)相比。

在EPA公布的PHEV(插电混动)车型能效排行榜上,高居第一的则是丰田Prius?Prime,综合能效是78MPGe(下图)。目前,在丰田尚未推出EV的情况下,特斯拉的纯电能效水平确实行业领先,但在PHEV领域,丰田的能效水平则是行业第一。

需要说明的是,78MPGe指的是“既用电又用油的综合能效”,EPA也给出了丰田Prius?Prime在纯电模式下的综合工况能效——是133MPGe(见下图)。

换句话说,丰田的一款PHEV,在纯电模式下的能效水平已经可以在当今EV能效排行榜上排到第二。可以想象,丰田纯电动的能效将会是一个什么水平。

丰田Prius?Prime在纯电模式下的EPA综合能效高达133MPGe,约合百公里15.5度电。而沃尔沃S90?PHEV纯电模式下的EPA综合能效仅为60MPGe。

作为丰田首款量产EV车型,C-HR?EV/奕泽?E进擎的能效水平果然没有辜负期待。

C-HR?EV/奕泽?E进擎目前没在美国上市,没有EPA的能效数据,但中国工信部的油耗数据已经公布,C-HR?EV/奕泽?E进擎的NEDC综合工况耗电量仅为13.1?kWh/100km。

同样是中国工信部的能耗数据,特斯拉Model?3的耗电量为14.3?kWh/100km,比亚迪唐EV600为17.9?kWh/100km,蔚来ES8为21?kWh/100km。

在能效水平上,终于有人击败了特斯拉!

而这个人果然还是丰田!

在汽车能效领域,不管是什么“V”,丰田总能用实力告诉大家,为什么“始终是”。

高能效的同时,C-HR?EV/奕泽?E进擎的动力性能和续航都不错,400公里的NEDC综合工况续航里程,比价格贵了约10万元的Model?3标准续航版,不过只少了区区45公里;而150?kW/300Nm的动力输出水平,虽然不如Model?3,但也已经超越了多数同级EV。

更高的动力,对于C-HR?EV/奕泽?E进擎这样一台普通家用定位的电动车来说,非不能也,实不必也。你买一台燃油版的C-HR,会追求一部3.0T的动力么?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150?kW/300Nm的动力,已经比燃油版C-HR/奕泽强太多了。

现在,所有人都应该更加相信丰田过去一直强调的那个观点——HEV是丰田电动化技术路线的核心,能造好HEV,也自然能造好PHEV和EV。因为,每一部HEV上都有电池、电机、电控,把HEV的电池加大,再增加外插充电设备,就成了PHEV;把电池进一步加大,取消内燃机和油箱,就是EV。

得益于过去23年来,在混合动力车型上的大量积累,丰田拥有全行业在EV领域最丰富、最成熟,也最全面的“三电”相关knowhow——没有之一。

丰田以成熟稳定的蓄电池、电机、电控单元三大核心技术为基础,与发动机组合,制造出了HEV;在此基础上加大电池容量并配备外插充电装置,研发出PHEV;去掉发动机和油箱、进一步扩充电池容量,就是EV;将燃料电池与储氢罐组合,就形成了FCEV。对丰田而言,造EV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技术“降维”——HEV和PHEV的技术门槛比EV更高。

02,EV消费者最担心什么?当然是安全!

如果说EV还有什么技术指标比能效更重要,那就是安全。

EV电池组自燃甚至是爆燃的事故,已经屡见不鲜了,而且,和燃油车的自燃不同,电动车一旦发生自燃,火势往往会迅速蔓延,难以扑救。频发的自燃事故,已经让一部分消费者提电动车而色变了。

而丰田的EV将打消消费者的这种担心。

丰田全球HEV已经累计销售了超过1400万台,全球范围内没有发生一起电池自燃事故——更别提爆燃了。

丰田在HEV开发过程中积累的电池安全的相关经验,自然也被用到了EV上。丰田将高电压回路设置在电池包中央,并用冷风管把电池包内部包围起来,形成额外的缓冲区,来保护电池单体和高压回路。

电池包与车身骨架融为一体,让电池包享受与车身结构同级别的刚性保护,同时,将电池包与箱梁结构结合,并与车身纵梁通过螺丝固定,大大加强了电池包的抗外力冲击性能。

电池包被设计成了密闭结构,密封材料采用密封胶条,同时兼顾了防水和防尘性能。同时,在电池包底部进行了防锈涂装。

对于电池包内的各种零件,配置了能够对必要部分进行多重检测的感应器,在有异常发生时,可以及时进行控制。如何控制?这就涉及到前面提到的knowhow了,丰田拥有超1400万台HEV的电池包开发经验,以及这些电池包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大数据,这种实践经验积累,是别人无法学来的。

除常规的监控单体电压、系统总电压外,丰田增加了电池模块的电压监控,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即使是任何一处发生故障,都不会导致车辆无法行驶。

当然,EV的安全不仅仅是电池安全,车辆本身的安全也同样重要。丰田的全新EV基于TNGA平台打造,主被动安全性都是行业最高标准。安全,也是丰田EV的一大压倒性优势。

丰田的全新EV配备了丰田最新一代?Toyota?Safety?Sense智行安全系统,包括DRCC?动态雷达巡航控制系统(可实现全速域跟车)、LTA车道保持辅助系统(追加了跟车功能,确保车辆能够在车道中间行驶)、AHB自动调节远光灯系统、PCS预碰撞安全系统(可识别前方车辆、行人或自行车)等四大核心功能;此外还配有10安全气囊,包括同级罕有的前排膝部气囊、副驾驶席座垫气囊。

03,EV不保值?丰田EV不会!

新能源车在中国远未普及,就已经遇冷。

去年,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下滑4%;今年一季度,汽车销量同比下滑42.4%,但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却下滑了56.4%,降幅比全行业高14个百分点。

有补贴,不限牌,但是大家为什么不愿买新能源车?

原因当然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动车不保值”。

据“2018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纯电动车的保值率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根据这份报告,帝豪三厢已经是纯电车3年车龄保值率排名TOP5的车型,但保值率仅有23.54%,排名第一的特斯拉MODEL?S?保值率也仅为55.59%。作为对比,同一份报告中,丰田卡罗拉的3年保值率是.68%。

难怪消费者不敢买,不愿买!因为委实不能买!

现在中国的消费者也越来越重视汽车的保值率,这是中国汽车市场从过去的“首购时代”向“增换购时代”过渡的必然结果。

决定保值率的因素有很多,除了品牌之外,还有初始价格、产品品质、二手车流通效率以及产品性能衰减程度。丰田车普遍比较保值——在上述报告中,卡罗拉、汉兰达、普拉多、埃尔法均列各自细分市场保值率第一名,尤其是埃尔法和普拉多,分别以3年车龄87.68%和83.2%的保值率高居所有车型第一和第二位。

对电动车来说,电池性能衰减是影响保值率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想EV保值,就必须给出延长电池寿命的有效方法,这也是C-HR?EV/奕泽?E进擎的亮点之一。

在防止电池过充过放方面,丰田通过把充电量有效控制在不易老化的区域内,不仅延长了电池使用寿命,也为电池安全留出足够的冗余。

这听起来似乎容易,为何其他厂家做得并不好呢?所谓知易行难,大推力飞机发动机的原理,相信大多数国家的相关科研人员都掌握,但是又有几个国家真的能造出飞机发动机呢?丰田的这种高水平电池充放电控制,当然也源于HEV领域的多年实践经验积累。

工程师有一点和医生很像——临床经验这种东西,很多时候比博士学位更管用。

锂电池正常的工作温度是0~45℃,一般低于0℃后或高于45℃时,电池性能就会下降,放电能力就会相应降低。

电池很娇气,对工作温度异常挑剔,太热不行,太冷也不行,因此,电池的温控尤其重要。C-HR?EV/奕泽?E进擎的电池包应用了冷媒冷却系统、电池加热系统,以保障电池充放电性能。

当遇到高温环境时,或在高速行驶、反复快速充电等引起的电池温度变高的情况下,采用冷媒方式实现对电池均衡且高效的冷却,确保动力电池组能稳定运行;当遇到低温环境时,则通过每个电池单体下方的加热装置,在短时间内让电池升温,缩短低温环境下充电所需的时间,并且保障电池续航能力。

纯电动不适合在北方寒冷地区使用,这已经是很多消费者的一个“常识”,但是,丰田EV除外,全国大多数地区它都适合使用,不管是炎热的海南岛,还是寒冷的大东北。而且,丰田承诺,C-HR?EV/奕泽?E进擎使用10年后,动力电池容量保持率依然能在80%以上。

加拿大的一辆普锐斯HEV?出租车,行驶里程超过100万公里。车辆动力总成没有发生任何故障,也不需要更换电池。冒险家、前拉力选手横田纪一郎,驾驶普锐斯完成五大洲穿越,13700公里的旅途,普锐斯的电池组也没有出现任何故障。丰田就意味着可靠,燃油车如此,HEV如此,EV亦如此。

04,别忘了,还要好开

安全、节能、保值、可靠,这些都属于“好用”的范畴。但是,作为一部好车,它还需要好看和好开。

关于“好看”,比较主观,这里不说了,我说说“好开”。

C-HR/奕泽本身就是强调设计、年轻和驾驶乐趣的“新物种”,而C-HR?EV/奕泽?E进擎开起来更具驾驶乐趣。

首先是动力更强了,C-HR?EV/奕泽?E进擎采用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50kW、峰值扭矩300Nm,?0~50km/h加速仅需?3.4秒,比燃油版强劲多了,也比多数同级纯电SUV更强。

更高的不仅是峰值输出数据,电机的输出特性,比内燃机更线性,也更直接,所以,C-HR?EV/奕泽?E进擎的驾驶线性和敏捷性,是燃油版完全比不了的。

0~50km/h反映的是起步加速性能,0~100km/h是综合加速性能,实际驾驶中,0~50km/h用得更多,0~100km/h反而较少。C-HR?EV/奕泽?E进擎定位于小型SUV,更注重0~50km/h起步加速性能。

其次,通过将电池包置于底板下,并设计成车身骨架的一部分,C-HR?EV/奕泽E进擎的车身抗扭刚性比现款C-HR/奕泽IZOA提升20%,重心比现款降低14%。喜欢开车的人都知道,这对操控性能将是多么巨大的提升。这当然是EV的先天优势,只是C-HR/奕泽本身的车身刚性就够高,重心就够低,这个优势就变得更加突出了。

C-HR?EV/奕泽?E进擎采用和八代凯美瑞相同的双叉臂独立后悬挂,在同级车中独一无二。

在试驾过程中,能明显感觉到C-HR?EV的侧倾抑制能力非常突出,无论是高速出入弯还是紧急变线,都能保持相对稳妥的车身姿态。即使进行激烈驾驶,驾驶员也能从容地控制车辆。并不是怂恿大家开C-HR?EV/奕泽?E进擎去飙车,只是想表明,它虽然开起来很顺,但操控极限其实很高。它也不像某些一味追求动力性能的EV,加速突兀,减速更突兀——反正我不觉得那是驾驶乐趣,容易晕。

其实关于“好开”,可能也不需要过多赘述,因为这已经是TNGA的一种基因,从凯美瑞到卡罗拉/雷凌,再到RAV4/威兰达,TNGA下的丰田产品“好开”是有口皆碑的。纯电动+TNGA的双重加持,C-HR?EV/奕泽?E进擎自然会更加好开。

写在最后

写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样的EV才算是一款好车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它首先必须是一款好车,然后才是一部好的电动车。

所以,除了续航里程和综合能耗之外,它还要做到动力强、操控好、实用、安全、可靠、保值。总之,和燃油车一样,EV也必须好看、好开、好用。

但很多EV产品,可能是因为这些都做不好吧,就在一些概念上使劲,比如智能,比如啥啥移动空间,甚至还有“卖”圈层的……

对于EV,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

2019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报告”显示——

80%用户不选择纯电动车的第一大原因是担心续航问题,其次是电池安全,再其次是电池回收、二手车残值和电池辐射。

换句话说,低能耗、高安全、好品质才是EV这个行业真正的门槛。

在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直接投资(补贴)超过3000亿元的背景下,新能源车在年销量仅仅达到120万辆(市场占比不到4.7%)的时候,就发生了大幅下滑,最根本的问题,应该还是产品不够好,动力强的能效低,能效高的安全不过关,所以,目前的EV市场,看起来一片红海,实则是“一片蓝海”,因为,真正优秀的EV还太少。

EV市场同样需要燃油车领域卡罗拉、凯美瑞那样的明星车型,才能真正激活。

所以,终于,丰田EV来了。

按计划,丰田在2020年起会先从中国开始投放EV,随后在全球范围扩充EV车型,在2025年之前将累计推出10款EV产品。

文?|?李健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电池 # 特斯拉 # 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