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资讯 汽车资讯

理想汽车最新股价是多少_理想汽车股票价现在是多少

tamoadmin 2024-05-20 人已围观

简介撰文?/?朱涵编辑?/?刘姗姗设计?/?赵昊然题图?/?蕙语2020年进入收官阶段,造车新势力依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态,加速快跑。“增长”仍是关键词12月的第一天,蔚来、小鹏、哪吒、零跑四家造车新势力陆续公布最新销量数据,“增长”依然是各家成绩单的关键词。11月,蔚来共交付新车5291辆,同比增长109.3%。其中,EC6销量为1518辆,?ES6销量2386辆,ES8销量1387辆。值得注意的是

理想汽车最新股价是多少_理想汽车股票价现在是多少

撰文?/?朱涵

编辑?/?刘姗姗

设计?/?赵昊然

题图?/?蕙语

2020年进入收官阶段,造车新势力依然保持着持续增长的势态,加速快跑。

“增长”仍是关键词

12月的第一天,蔚来、小鹏、哪吒、零跑四家造车新势力陆续公布最新销量数据,“增长”依然是各家成绩单的关键词。

11月,蔚来共交付新车5291辆,同比增长109.3%。其中,EC6销量为1518辆,?ES6销量2386辆,ES8销量1387辆。值得注意的是,据蔚来官方披露,其11月新增订单中,BaaS模式订单占比35%。今年前11个月,共完成交付36721辆,同比增长111.1%。

上个月,小鹏汽车也首次实现月销破4000辆,共实现交付4224辆,同比增长342%。其中,小鹏P7成为其绝对销售主力,11月交付2732辆,环比增长30%,自新车交付以来,已经累计实现销量11371辆。小鹏G3?11月交付量1492辆,环比增长59%。今年1-11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新车21341辆,同比增长87%。

而在哪吒汽车的官方海报中,“持续增长”四个字十分亮眼。哪吒V上市首月订单破5000辆,交付1067辆。11月总体销量2122辆,同比增长92%。这也是哪吒汽车连续7个月保持同比增长。1-11月,累计实现销量13424辆,同比增长44%。

同一天公布销量数据的还有零跑汽车。11月零跑汽车总销量为2032辆,环比增长17%,其中零跑T03的销量为1927辆。

次日,理想汽车也对外公布了11月交付情况。理想ONE在11月共交付4646辆,环比增长25.8%。再创单月交付量纪录。1-11月,累计交付26498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是理想ONE正式量产一周年,其单月产量也首次突破5000辆,同时,11月新增定单量超当月产量。

销量持续增长的还有威马汽车。11月实现销量?3018辆,同比增长174.6%。这也是威马汽车今年的环比“九连增”。

资本继续“加持”

销量的持续增长,是市场逐渐接纳和认同造车新势力的表现。同时,伴随着蔚来、理想和小鹏在资本市场股价的一再飞涨,资本市场对造车新势力的信心也在持续增强。

12月2日,哪吒汽车正式宣布C轮融资即将完成,由华鼎资本领投20亿元人民币。据创始团队透露,哪吒汽车本轮融资获得了众多大型著名投资机构的认可,最终融资额度将会超原计划的30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将很快圆满关闭。

公开资料显示,此前哪吒汽车已完成5次融资,对外披露的融资金额共计62.5亿元。今年7月,哪吒汽车也曾在官微表示,C轮融资后,将计划于2021年科创板上市。

12月4日,零跑科技副总裁王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零跑汽车正计划在明年登陆科创板,预计将于明年6月申报,最快将有望在明年年底实现上市。与此同时,近期零跑汽车也在洽谈B轮融资,目标融资规模超过30亿元。王颖还表示,“很多资本来找过来,远超预期”。此前,零跑汽车累计融资已达40亿元。

一边是还未上市的新势力们在积极布局,加快融资上市的步伐;另一边是已上市的新势力们正经历的二级市场股价起起落落。

12月2日、3日,中国恒大连续两天增持恒大汽车,累计增持4776万股,合计金额13亿港元,持股比例增至74.03%。

受此利好,恒大汽车股价连续大涨,创近三个月新高。12月3日,恒大汽车收盘报28.4港元/股,两天累计涨幅达14%。不过12月4日,其股价回调至26.5港元/股,下调幅度6.69%。

今年9月恒大汽车宣布计划登陆科创板,并已于10月中旬已完成科创板上市辅导。就在上个月,恒大汽车官方宣布上海、广州汽车生产基地已全线进入试生产阶段。此次恒大持续增持,也被外界看作是为其登陆科创板上市作铺垫。

12月2日,理想汽车发布公告称,拟增发4700万份美国存托股份。12月4日,理想宣布此次增发每股定价为29美元,每股存托股份代表2股A类普通股。此外,承销商将有30天的选择权,可以额外购买总计不超过705万份美国存托股份。以此计算,理想汽车此次增发将募集资金13.63亿美元-15.67亿美元。

理想表示,所筹资金约30%用于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约20%用于下一个BEV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余额用于公司一般用途。

然而,与前一日美股收盘价相比,此次增发每股29美元价格相当于折价10.24%。有分析认为,或受此影响,理想盘前股价转跌。而12月1日,高盛刚刚将理想汽车目标价从20.6美元上调至60美元,维持确信买入评级。

截至12月4日,理想汽车股价报收32.31美元/股,下跌7.02%。

技术更新迭代

近日,有消息称,蔚来汽车已重启L4级自动驾驶自研项目,由助理副总裁(AVP)任少卿负责,直接向创始人、CEO李斌汇报。目前正处于团队组建、数据采集阶段。

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中,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表示,下个季度蔚来汽车营收将达62.59-64.36亿元,实现全年经营性现金流转正。未来,也将投入更多资金到新技术的研发当中。此前,受资金链影响,该L4级自动驾驶自研项目难以继续。如今钱粮充沛,蔚来自动驾驶自研也重新提上日程。

11月30日,蔚来NIO?OS?2.8.0版本也正式发布。此次新版本增加离车自动上锁、副驾驶座椅记忆、副驾驶座椅轻松进出和主驾驶轻松进出联动方向盘等功能。该版本将通过FOTA分批对当前版本为2.6.5及以上的ES6、ES8和EC6车辆进行推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作者?/?陈念航

编辑?/?王德芙

出品?/?汽车之心

理想这年发生了太多事:断轴、上市、召回,然后现在股价已经是其发行价的?3?倍。

不变的是,理想这年仍然只有一款车——理想?ONE。

围绕李想本人和增程式电动车的争议依然不断。理想?ONE?的销量持续稳步提升。

在上周五,理想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答卷——三季度财报。

在这份财报中:

理想披露其当季汽车销售毛利达到?19.8%,这在中国新造车公司中与特斯拉最接近。

理想将在?2022?年开始每年推出一款新车型,从明年开始理想的自动驾驶团队也将大幅扩张至原来的3?倍。

手握近?190?亿的现金储备,理想内部依然追求极致的效率,同时理想也开始呈现出更多的野心。

1、交付量和毛利创新高,手握?190?亿元现金储备

2020?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总营收?25.11?亿元,环比增长?28.9%,汽车销售收入?24.65?亿元。

理想?ONE?当季交付量实现新高,达到?8660?辆。

其中尤其亮眼的是,理想的汽车销售毛利率由第二季度的?13.7%?提升至第三季的?19.8%。

这在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中,理想的这个数据与特斯拉最为接近。

这意味着理想有很高的花钱效率。

财报中,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部分零部件采购价格的下降以及产量提升带来的单车制造成本的下降。

理想目前只有One?一款车型,一个配置,这对于理想的采购和制造环节都非常有利。

另外,理想的经营现金流也实现连续两个季度为正。

此外,还有一项数据值得关注:三季末,理想的现金储备达到?189.16?亿元。

这意味着,现阶段理想弹药充足。

截至今年?10?月?31?日,理想汽车已经累计交付车辆?22863?辆,已在全国?36?个城市开辟了?41?家门店。

按照理想汽车的规划,今年要在全国建设?50-60?家门店,也就是未来?2?个月还将建设?20?家以上的门店。

在财报中,理想汽车还预估其第四季度的车辆交付量在?11000-12000?辆之间,预计营收在?31.1?亿元至?33.9?亿元之间。

截至?11?月?16?日美股收盘,理想的股价超过?35?美元,市值接近?300?亿美元。

这个市值,比广汽在?A?股的?1274?亿元,大概多出不到?100?亿美元。

2、财报之外,理想高管们怎么说?

财报发布后,理想汽车总裁沈亚楠、CEO?李想、CTO?王凯以及?CFO?李铁坐镇电话会,并分享了财报中的一些细节和公司的未来规划。

李想透露,从?2022?年起,理想汽车会保持每年推出一款车型的节奏,但会坚持一款车一个配置的产品策略。

这意味着当前,理想已经在一款车型一个配置上尝到甜头。

同时,理想当前也在扩充研发团队规模,为后年每年推出一款车型厉兵秣马。

理想在?2022?年会推出一款比理想?ONE?更大的,全尺寸增程式大型?SUV。

在这款车上,理想将大大增加研发资金和团队的投入,特别是在自动驾驶系统功能的研发上。

今年?9?月,理想和英伟达、德赛西威宣布达成三方合作,将采用?Orin?芯片作计算平台,在理想?2022?年量产的第二款车型上搭载。Orin?就是放在这款车上。

自动驾驶研发上,理想今年新上任的?CTO?王凯透露,目前内部正基于英伟达的?Xavier?芯片开发软件算法,并进行实车测试,之后会将算法移植到?Orin?芯片上。

2021?年,理想将向现有用户推送包括视觉+超声传感器融合感知的自动泊车功能的自动驾驶功能。

不过,理想此前也明确提到,理想?ONE?将无法实现类似?NoA?这样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为了加快下一代车型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理想计划在?2021?年将自动驾驶团队扩大至现在的?3?倍。

目前理想的自动驾驶团队规模介于?50人?-?100人之间,这意味着明年理想的这支团队大概率将超过?200?人。

李想的长期目标是把理想打造成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运营商。

此前李想就曾表示,他们将在这个领域(长期)投入超?10?亿人民币的研发资金,而且聚焦在?L4?级自动驾驶层面。

针对前不久发生的召回事件,理想汽车?CFO?李铁回应:

将在?3?个月之内处理完毕,预估此次召回将导致?1000?万人民币的损失。目前新订单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3、李想:不排斥纯电车型

在财报电话会上,李想明确表示,理想汽车未来几年内都不会考虑纯电动车型产品的研发。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理想绝对不会推出纯电动车型。

理想成立之初的第一款车型?SEV,就是一款中低速纯电动车型。

不过?SEV?是面向?100?公里甚至?50?公里以内的城市通勤,并且支持换电,这样解除了因续航里程和充电条件导致的里程焦虑。

2018?年,因低速电动车的国家法律法规迟迟没有通过,理想最终忍痛放弃?SEV?项目。全力投入到增程式电动?SUV?理想?ONE?的开发上。

李想认为,在未来推出纯电动车型的最佳时机是等市面上?400?千瓦快充技术的成熟。

这一技术的成熟有三个核心条件:

800V?以上的电压平台500Ah?超级快充的国家标准4C?充电倍率以上的电?

届时,电动车的充电速度将达到现在的?4-5?倍,能做到加电和加油一样方便,真正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

在?400?千瓦快充技术成熟之前,理想汽车不会推出纯电车型。

完全解决电动车用户的里程焦虑问题,一直是理想汽车的核心价值,也是这家新能源造车公司最醒目的标签。

4、「抠厂」本质:极致省钱,极致花钱

理想的「抠」广为人知。

在今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R&D)和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SG&A)分别为3.34?亿元和3.42?亿元。

这两项费用,分别是同时期小鹏汽车的大约?1/2和1/4,后者同期这两项费用分别是?6.35?亿元和?12.03?亿元。

在中金公司最近发布的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的关键指标的报告中,理想汽车在单车?R&D?研发费用上仅高于特斯拉,而在单车?SG&A?销售及行政管理费用这项指标上比特斯拉还要低。

当然,在汽车这个重研发、重投入的产业,省什么都不能省研发费用。

理想汽车现阶段之所以研发费用少,其实和其选择的产品策略有很大关系。

理想汽车目前只有一款车型,而且是统一配置,这带来的好处就是:

团队规模不用那么大,精力也不会过于分散,而且也没有太多的差异化功能模块需要开发,这势必会减少研发开支。

另一个业内观点认为,因为理想的首款车型走的是增程式技术路线,很多的零部件都已经比较成熟,相较于从头开始自研三电系统的纯电车企来说,研发投入相对更少。

但研发投入少并不会成为理想汽车的常态。

李想明确表示,在后续第二款车型的研发上,他们将大大增加资金和人员的投入,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上,投入将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

毕竟,现在手握?190?亿人民币资金储备的理想并不差钱。

李想仍然非常看重资金的使用效率。

今年?10?月,李想在朋友圈更新动态:

「理想汽车?IPO?以后的?12?个月,不做任何财务投资和对外投资,避免贪心和诱惑。所有的资金都用于技术研发、用户服务、质量提升、人才引进,且加倍投入。其余锦上添花的钱一律不花。」

理想也曾遭遇过钱荒。

在理想?IPO?上市仪式上,李想回忆过一段艰难的经历:

「当时公司?C?轮融资迟迟没有进展,而且正处在冲刺量产交付的关键阶段。那段时间的李想见过上百个投资机构,但是都没人投钱,因为很多投资人不看好理想的增程式电动车路线。李想甚至因为融不到资而导致身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病了?3?个月。」

最后,是经纬创投的张颖给李想出了主意,让他去向最好的朋友拉投资。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王兴和张一鸣在理想汽车?C?融资中下注,联合老股东共投资了?5.3?亿美元,帮助理想汽车渡过了难关。

有?SEV?项目的首战失利,又有后期阶段性的融资不顺,这就更加容易理解理想无论在运营还在研发上过去极致的「抠」。

不过在当前的大牛市下,新造车头部公司们粮草充足,正忙于布局未来:

据媒体报道,蔚来近日已经在内部调研自研芯片的可行性;何小鹏宣布明年小鹏汽车将扩招?5000?人;而理想也在为第二款车型以及更多智能技术的自研厉兵秣马。

在打造智能汽车的道路上,务实的产品经理李想能否带领理想汽车迈入千亿美金甚至万亿美金的公司行列,充满未知也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文章标签: # 理想 # 汽车 # 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