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资讯 汽车资讯

小米汽车销量下降说明什么_小米汽车 量产

tamoadmin 2024-06-30 人已围观

简介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的下半场,雷军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以差不多哽咽的语气阐述了小米为什么要造车。这番演讲,大概感动了整个数码 科技 圈,也感动了大半个 汽车 圈,都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声“雷总好样的!” 可是,30分钟的演讲听下来,雷军造车的动机更多是被感动、是被驱使、是被感召、是为了勇气而出发。全程下来,小米造车的实力在哪,战略是什么,具体目标是什么,一个答案都没有接收到。不要听雷军说的小米有钱,也

小米汽车销量下降说明什么_小米汽车 量产

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的下半场,雷军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以差不多哽咽的语气阐述了小米为什么要造车。这番演讲,大概感动了整个数码 科技 圈,也感动了大半个 汽车 圈,都不约而同地喊了一声“雷总好样的!”

可是,30分钟的演讲听下来,雷军造车的动机更多是被感动、是被驱使、是被感召、是为了勇气而出发。全程下来,小米造车的实力在哪,战略是什么,具体目标是什么,一个答案都没有接收到。不要听雷军说的小米有钱,也不要听他说的“高品质智能电动 汽车 ”,更不用听他用造手机的经历来类比,这些自我感动和激励并不能促成一台好车。

资本市场似乎也没有对小米造车那么感兴趣,3月31日早盘小米集团尽管一度高开5%以上,但是午市收盘已经抹平了涨幅,下午也不到2%的上涨。这和散户预期的公布造车计划至少上涨几十个点相距甚远。

接下来我来进一步阐述,为什么不看好小米造车。

一、有钱就能造车吗?

全场发布会,让米粉们听得很爽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有钱:1080亿元”,听得更爽的一句话是“说实话,我们亏得起!”雷总的凡尔赛文学也至少是博士级别的。

在更早些时候小米的公告中也提到了造车计划的资金投入:首期投资额为100亿元,预计未来十年投资额为100亿美元,大致约合700亿元人民币,算上现金贴息也差不多是八九百亿元了。

要说这个投入多不多?那是一定够多的,之前行业的一个判断是“造车新势力投资大概是200亿元可以出车”。即便类似于蔚来这样全价值链“烧钱”的企业,最开始三年半的亏损也大概在400亿元左右,仅为小米造车计划投入的一半。换句话说,真要是投入800亿元,不说颠覆传统中国车企,至少再造一个蔚来是可以的。

但是,造车这件事情,有钱只是一个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钱能够买来技术、买来工厂、买来战略,但是买不来“时间”。 汽车 产品作为一个生命周期长达五年以上的商品,其每一轮投入的时间长度也远远高于手机行业,这种长时间尺度带来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路径风险、质量风险等等——可能就需要数倍的投资来覆盖。

小米之前很喜欢说在2015年-2016年是属于小米的低谷,销量下滑、渠道出现问题、产品力下降等等,最后经过一系列调整在2017年爬出了坑。可是如果要放到 汽车 行业里面,一款车的失利可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会直接影响到后续三四年的布局,而新产品也不是在看到旧款车型出问题后就能迅速补位,往往这又是三年。

所以,“有钱”这个问题,在网文中是超能力,可是在现实世界中却敌不过“时间”二字。再说了,小米有钱,难道恒大没有钱吗、宝能不比你有钱吗、地方政府没有钱吗,可是几年过去一辆车都没有造出来这种事情依旧时常出现。

二、小米的一千亿够吗

其实再看“有钱”这件事,雷军口中的100亿元首期规模也不算什么。

比如小米提出的100亿美元的投资,吉利在过去十年的研发投入就达到1000亿元,这里面还不包含对沃尔沃的收购、资本费用等等。再比如,在2019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是56.29亿元、2020年研发投入搞到85.56亿元,这还是在之前有多年投入的基础上的。还有长城 汽车 ,2019年的研发投入是42.5亿元左右,2020年就达到51.5亿元,同样不菲。

实际上,雷军可能更想强调其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不过这个所谓储备更多是包括了各种银行借款或者可抵押物的贴现等等,而小米在2020年财报中第四季度末的经营所得现金流差不多135亿元,还有224亿元的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等等,全年算下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概是550亿元左右。

这个资金对于吉利 汽车 这样手持190亿元的中国车企来说当然比较有优势,不过吉利 汽车 之后会推进科创板上市融资200亿元,相当于也有400亿元左右的现金流。同样的,比亚迪的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207.9%至453.9亿、长城 汽车 大概也有200亿左右。

如果对比蔚来、小鹏、理想这些刚刚完成股票增发和二次融资不久的新势力,其手上持有的现金都差不多是三四百亿元的水平。

另外,小米集团目前以手机业务为主,年度的日常开销也会持续增长,比如其研发费用也是93亿元左右,好在毛利率还远高于 汽车 产品——小米包含手机、loT硬件和互联网业务在内的毛利率是14.9%——对资金的需求没有那么大。可是造车是一个低回报的行业,比如BBA三家在全球的营收虽然大,但利润率也仅保持在5%左右,为此整个产业的资金远远高于普通数码 科技 公司。

因此,对于小米集团来说,尽管看上去千亿级别的现金储备和十年100亿美元的投入很可观,可是真正砸到造车里面也不一定能掀起多大风浪。

三、小米造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雷军的演讲中一直没有提到小米造车的核心技术是什么,是自动驾驶?是 汽车 硬件制造?还是智能系统?雷军只是语焉不详的说了一句:“为了给米粉提供更好的生态,决定用全资的方式来造车……只有和手机、生态链全部打通,才能给米粉提供更好的体验。”

这里面的意思听上去是用小米生态链来造车,小米用户可以在小米 汽车 上打通所有的小米体验。那这是小米造车的核心竞争力吗?我看不是,更像是小米造车的壁垒。

对于买车的人来说,如果选择一辆车就决定了他要用什么手机、什么家电、什么生态,这或许只有苹果敢这么要求。对于参与安卓生态的企业来说,你要去做的事情是满足所有安卓用户,选择小米不过是因为你的势力领域稍大一些、性价比更好一些,而不是说整个生态链就是小米的。

事实上,现在小米也没有建立起类似于苹果iOS这样的生态,绝大部分用户选择小米还是OPPO、华为,只不过是比较谁的硬件更好、性价比更高,并不会因为我用了小米手机就选择小米家电。用生态链去绑定使用场景更独特、消费成本更高的 汽车 产品,这就本末倒置了。

在雷军看来,小米的研发团队或许是小米 汽车 的核心竞争力。按照他的说法现在小米有10000名工程师,为了造车大概还要增加50%,也就是1.5万名左右。然而就以长城 汽车 来说,这家中国车企的研发人员有1.9万名,并且还在对智能网联领域的工程师大肆招募。

更重要的是, 汽车 研发人才上的差距,并不是像手机那样找好供应商,找几个高管就可以弥补的。再强的 汽车 高管,说到底也只能懂 汽车 产业中几个环节,真正 汽车 产业的竞争是体系力的竞争,成熟的体系能够像是齿轮一样精密转动而不会卡顿。

对于这一点,不知道雷军是否有意识到, 汽车 产业不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可以解决的产业。 汽车 也不会像手机行业那样,亲自上阵就能搞懂一些原来不知道的环节,因为这些环节实在太多。这大概就像是,罗永浩自以为自己懂手机,可是真正造手机的时候他只能对着UI指指点点。

对雷军而言,真正要造车,可不是调研两个半月就能知道答案的。小米真正要造车,大概要先理解到“智能电动 汽车 ”的关键主语还是“ 汽车 ”二字。

四、小米造车的资本因素

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传了很久,每次都能引发资本市场的跟风。就在不久前的2月19日,传出一句“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就让小米股价顿时拉升了10个点,市值涨了700亿。

不过即便是传言成真,可是小米集团的股价也早已不复上月之勇。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小米集团港股股价已经从之前的30港元价位下落到25港元,而最低时仅为20.65港元,比最高峰时期跌去四成。就算今天小米在盘后发布了造车公告,但是今天股价也表现平平,依靠尾盘的短暂拉升才上涨了2.2%——要说机构没有提前收到风声,那是不可能的,或许只是资本机构已经不感兴趣小米造车这件事情了。

尽管不能以负面导向揣测小米造车的正当性,但是小米提出造车这件事情确实对市值管理有帮助,尤其是在小米集团当前股价低迷、举步不前的前提下。

要知道,因为华为困于芯片,小米在其核心业务手机的出货量上已经赶上来了,全球前三的手机厂商目前仅有5500亿人民币不到的市值确实不算出色。毕竟那些要叫雷军一声“大哥”的蔚来、小鹏们,市值动辄都是两三千亿。对比之下,蔚来的营收仅为1亿元人民币,小鹏只有区区58.4亿元,而小米集团大到2400亿元。

因此,从利益最终方的角度来推断,小米造车更像是一场资本运动,成了固然好,不成至少估值好。可是一旦资本开始成为小米造车的外围因素,那么投资收益率、固定成本、损失等等每一个项目损益,都将决定造车之路。

结语:

事实上,对小米造车的疑问,远不止上述四条,甚至小米可能自己都还没有想清楚到底要怎么造车。而目前所能看到的小米造车的核心能力,大多数都是雷军和小米内部对米粉们支持的感动和对自己“迎难而上”的自嗨激情。

到底小米要怎么造车,又有什么能力造车,这一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远没有百度造车那么清楚。既然有这个意愿,那么就应该去调配自己在智能化、自动化、电动化领域的资源,而更重要的是去分配“时间”这个核心变量。熬不出来的新造车,就等于没有造车。

造车这件事情最难的是,你需要“敬畏造车”,否则还不如去修房子。

文 JackieLXX

图 网络

导语:要说造势玩营销,哪家能比小米强?手机业务已经足以让大众消费者感同身受了。当年的饥饿营销,虽然苹果、华为、三星都有玩过,但是他们谁敢说玩的过小米?让你既心痒痒,又手痒痒,同时还带着些许的期望。最近关于“2024年才能量产”的各种说法又喧嚣尘上了。

撰文|小C、编辑|禾?子

就目前小米汽车的各种谍照,各种曝光,各种效果图,俨然又有些当年的氛围了。虽然小米一再告知,真正的汽车预计在2024年才能量产,但是各种谍照已经满世界飞了,仿佛小米内部全都是各种“内鬼”,而且怎么防都防不住。小米到底是真的防不住还是有意为之,咱们不得而知,但是就目前未能获取造车资质这一块确实让人有点替其担忧,别到时候鸡飞蛋打就行。

△小米创始人雷军

大家都喜欢看新车研究新车,尤其是生产厂商还没有出场且大家都没有见过的新车尤为受大家的喜爱,一经曝光,车友圈里就仿佛过年了一样的欢欣鼓舞,大家会对此进行激烈的交流,围绕着车的各项性能与指标发表着各自的言论。而汽车厂商对于汽车的外观以及路上试车的露出也极为宽容,甚至乐此不疲。因为大家的讨论也等于是对新车的一种潜在宣传,让没有上市的新车获得较为直观的热度。然而,有些却不然。这不,小米汽车就出现了相应的问题。

△小米公司对泄密公司零容忍

对于跨界造车的小米来说,传统的营销手段一直在间歇性的刷存在感,通过“无意间”的车辆外观与试车泄露,让车友们持续性的有点小期待。但小米却按部就班的在按照规定好的时间来操作。然而,近期小米汽车的一个合作方北京某模塑公司因为在采购相应物品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制约住下游的公司,导致了小米汽车前后保险杠的早期设计稿被曝光了出来。这可让一向“谨小慎微”的小米公司大发雷霆之怒。而且根据小米和这家公司的相关协议,小米公司对这家合作公司进行了极为严肃的处理。毕竟已经参与合作和这么久,所以直接不合作了,基本上不可能,但是要求提升保密程序是一定的,同时还需要承担相应的罚款,据称,金额为100万元。

△小米MS11曝光视频截图

之前虽然有类似的事件发生,但是因为合作关系原因,最终都不了了之了。就算是有相应的处罚,也是内部消化了,不会公开出来。但是小米则不然,毕竟其在手机行业中的运作已经很成熟了,对于此类事件的关注度有些不同于其他车企。对于此次事件,小米的创始人雷军直接零容忍。这也开创了针对于外观泄露罚款的第一家车企。小米汽车这第一笔钱赚的,先从合作方开始啊。

△小米汽车路测谍照

这里就会让人产生疑问了,为什么网上这么多的实车谍照,为什么不被追究责任,而偏偏关系较为好的合作方却被制约了呢?这得从两方说,首先,网上目前针对于小米汽车大部分都是路试车的谍照,也就是路人或者是相关媒体拍摄到的。既然已经是路试车了,所以车身上会有各种的伪装模式。就算是被拍到了,那也只能是车企“想”让你看到的,展示的内容不涉及到真正的技术壁垒。其次就是,限制手段,大众路拍不会涉及到协议,所以,就算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被拍摄到,大概率也不能被怎样,但是合作方就不一样了,各种协议各种规范,各种保密各种遵守。所以,被小米汽车从中“赚”了一笔也只能是认了。毕竟这也是合作公司的责任。

△小米自动驾驶算法

为什么会收这么高的罚款呢?其实这里面涉及到调整修改的问题。前后保险杠的渲染图被曝光,也就意味着小米汽车后续会对其设计进行调整。虽然距离小米汽车发布时间比较紧迫了,但是应该还是可以操作的。调整完以后还得再进行一系列的测试。这些都是成本。这一曝光和网上的谍照不一样,你可以说谍照是小米自导自演的营销宣传方式。但是费力不讨好的事,小米汽车还是没必要做的。

△小米造车图鉴

汽车和手机确实不是一个概念,当下的车企的生产模式基本固定,相关的保密程度也较为成熟。就算是有曝光,也会受到专利权的保护,一定量的曝光影响不大。但小米毕竟是跨界造车,对于汽车行业中的一些操作还略显生疏。小米通过此次事件,可以多学习一下其他车企,对内部进行调整,对合作商进行约束,提升车企中相应的保密模式。

△小米自动驾驶测试

涉及到自有设计的内容,对于车企来说确实重要,如果过早的暴露,让其他车企在自己车型还未上市前就被“抄袭”,那就相当于自己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东西为别人做了嫁衣。本身属于自己独特独有的东西,甚至在进入市场中后可以一鸣惊人,被同行“拿走”,那等于是卖点亮点直接消失,市场竞争力也随之下降。严重性不言而喻。就算是技术壁垒极高,其他车企没能从中获得什么,那对于一款被大众一直期许的产品,在进入市场中的新鲜感也会有所影响。对于销量来说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点评

泄密,对于任何一家以生产或是技术为主的企业来说都是一件难以容忍的事情。更何况,车企本身就是将这两项融合到极致的企业。在如此内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对于汽车发烧友来说,这样的事情就是在看热闹。但是对于车企来说,严重点,真就是生死攸关。一旦自己的技术真的被同行所学到。影响的利益关系别说是100万了,再多的钱也挽回不了。在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爆棚式发展的当下,谨小慎微是一定的,切勿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禾颜阅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文章标签: # 小米 # 造车 # 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