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资讯 汽车资讯

小米汽车业务的开展时间_小米汽车业务

tamoadmin 2024-07-04 人已围观

简介1.小米集团官宣造车,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你看好小米的汽车业务吗?2.小米集团:汽车研发团队规模超1000人 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3.真的是一时兴起?小米入局造车靠谱么?4.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作为一名忠实的米粉,我是真心拥护小米造车的,现在家里小米电器都是过米家进行无线互联,用小米同学集中语音控制。对自己的生活真的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果有一天再把小米汽车加进来,幻

1.小米集团官宣造车,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你看好小米的汽车业务吗?

2.小米集团:汽车研发团队规模超1000人 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

3.真的是一时兴起?小米入局造车靠谱么?

4.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小米汽车业务的开展时间_小米汽车业务

作为一名忠实的米粉,我是真心拥护小米造车的,现在家里小米电器都是过米家进行无线互联,用小米同学集中语音控制。对自己的生活真的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如果有一天再把小米汽车加进来,幻想着某一天早上出门之前,对着家里的小爱同学说:“小爱同学,打开汽车内空调和空气净化器,我要出门了。”

想象一定都是很美好的,但是小米突然入军汽车行业,是否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出于对雷总本人的信任,相信他不会打无把握之仗。虽然我不可能站到雷总的角度看问题,不可能那么有大局观,但是从我自身掌握的信息来看,小米在新能源汽车上还是真的有后发优势。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可见:

一、产品虽未生产,但是已经开始抢占市场先机

大家都知道,小米有一批伴随其品牌一同成长的年轻人粉丝,数千万小米用户也将会是小米汽车第一批客户来源。加之小米长时间给广大用户培养的质美价廉的口碑。小米汽车还没有生产,就已经抢占了大量的用户流量。在这个网络营销的时代,这第一步小米就赢了。在加上营销大师雷军的加持,小米汽车的对外的造势能力真的不是其它国内新能源汽车能比的。

二、小米集团雄厚的资金储备

这点也是雷总最自豪的了。小米集团账面资金超千亿,造车计划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正常足以跨越行业中认为的200亿的造车门槛。有了钱就有可以聘用行业最好的造车人才和购买最新的专利技术。正所谓金钱在手,小米我用。

三、本身拥用很强的技术研发实力

小米现在所拥有的全球万人研发团队,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以及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系统都是支持小米重新创业的重要基础。而新能源汽车最主要是二个组成部分就是操作系统和电池。在这方面小米已经在系统上完成了一半。剩下的就主要是汽车方面的技术储备,但是新能源车本身就差别于传统的发动机油车。对于同等起步的公司技术门槛并不高。很多车企也都是整合上下游的供应链资源最终组装里自己的产品。且在这方面小米本身在手机领域就是行家。可以把一部分现成的经验直接转移到造车领域。

四、现在就有大量的线下体验场所

小米全国已铺设1400多家小米之家,后续小米汽车的宣传、展示、体验,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展开。这对比于其它的家的新能源企业,如蔚蓝、小鹏等都要好上太多。可以剩下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并且加快了整车从生产到销售的节奏。更有利于自己抢占市场先机。

虽然我们对小米汽车抱有极大的信心,但是每一个企业的造车之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就算是强如董明珠的企业家都有翻车的经历,现在全球第一的新能源车企特斯拉从2003年开始造车,直到十七年后的2020年也才开始盈利。其中累计亏损金额超50亿美元。但是现在的小米看来已经别无选择,因为手机行业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新能源汽车又是未来几十年汽车发展的最大风口。只是赌一把,小米才能浴火重生。雷军说过:“再长出一个小翅膀,我们就能飞得更高。祝福小米,祝福那些致力于更好地改变人们生活的企业一切都好。

小米集团官宣造车,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你看好小米的汽车业务吗?

易车讯 11月2日,网传小米造车被叫停的消息引发热议。对此,小米方面人士表示,不针对传言回应,小米汽车项目正在顺利推进。

对于造车业务,小米可以说是高度重视,除雷军亲自挂帅外,公司还四处网罗人才。例如,吉利研究院原院长胡峥楠、原北汽集团战略规划部部长的于立国、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等均成为小米造车不同业务线上的负责人。

小米造车简单回顾

在业务投入上,小米早在2021年2月官宣造车时就透露,首期要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2022年8月份,雷军曾宣布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还公布了自动驾驶技术路面测试的实拍视频,展示其自动驾驶技术算法及全场景覆盖的能力。

雷军彼时还透露,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第一期规划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2022年10月19日晚,雷军在社交平台曾提到谈小米造车。他表示,在小米进入电动汽车市场之前,对电动汽车行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获得了深刻的见解。汽车行业的本质将从机械演变为消费电子,市场份额高度集中于顶级玩家手中。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小米集团:汽车研发团队规模超1000人 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

小米公司一直能够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发展,而且小米公司也是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战略眼光的,并且能够着眼于长远利益,能够让自己用自己手中的资本获得更多的财富,而且也能够让自己的资本获得更好的提升。

小米集团是能够让自己去投资汽车业务的,而且也是比较看好汽车业务的,而且也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比较多的资金的投入,并且也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比较高的回报。小米集团官宣造车,首期投资100亿人民币,你看好小米的汽车业务吗?其实我是比较看好的,之所以看好,有三个原因:

一、小米的汽车业务是能够有很多的投资的。

在我看来,我认为小米的汽车业务的确是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因为我觉得小米的汽车业务是能够获得很多的投资的,并且小米也能够投入更多的资金,让汽车业务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因此我是比较看好小米公司的汽车业务的。

二、小米的汽车业务能够运用高科技。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小米的汽车业务也是能够运用到更多的高科技的,而且也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科技的功能的发挥,而且能够让小米的业务变得越来越先进,而且也能够有更加高档的感觉,能够让更多的人喜爱,而且也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

三、小米的汽车业务有销量。

不得不说的是,我认为小美的汽车业务是能够有销量的,因为小米是积累了很多的用户的,而且也能够让自己的产品为更多人信任。因此如果小米如果能够让自己的汽车业务发展的很好的话,就一定会有更多的销量,能够让自己的业务有更好的拓展。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真的是一时兴起?小米入局造车靠谱么?

易车讯 3月22日,小米集团发布2021年全年业绩称:“2021年3月宣布造车计划以来,小米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超预期。截至目前,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1000人,未来继续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核心领域拓展研发,预计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

自2021年3月宣布造车以来,小米汽车动作频频,包括去年宣布小米汽车落户北京,项目将建设小米汽车总部基地和销售总部、研发总部,将分两期建设年产量30万辆的整车工厂,其中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首款车型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

而在此前,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对手机部提出了要求,即成为小米集团层面的技术中台,能孵化和驱动一部分创新业务,包括对汽车业务进行人才和技术输送。”

营收、净利润双下滑,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易车原创 3月30日小米集团正式宣布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小米集团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由雷军亲自带队,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预计投入100亿美元。

小米集团作为国内移动通讯、智能生态领域的巨头,此番宣布入局造车既有些意外,也在情理之中。意外是小米在自家的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是一家年轻、成熟且成功的科技互联网企业,没有什么理由造车。情理之中的是,在这个时代,多方势力进入造车已经不新鲜了,例如恒大。不过话说回来,造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此番小米入局,会面临哪些挑战?它的车又会是什么样的?小米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我们不妨猜想一下。

对于造车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资金,小米集团先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加上后期投入的100亿美元,以现在的汇率来看总数超过了750亿元人民币,单看数字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巨大的投入。

不过造车就难说了,国内造车新势力代表蔚来自2015年成立至今已经亏损超过了300亿元,理想汽车自2018年至2020年也亏损近40亿元,小鹏汽车自2015年至今也已经亏损超过了64亿元。以这三家的情况来看,造车这件事可以称之为“金钱粉碎机”,短期内利润转正难以实现。

这么一看小米集团总投入超过750亿元,而且还是成立全资子公司,可谓是财大气粗,和上面说的三位前辈相比,出手阔绰。小米集团在3月30日的发布会上还公布了现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所以从短期内来看,小米造车这件事是不太缺钱的。

小米一直有着勤俭持家的作风,想必不会像恒大那样疯狂砸钱,以现今造车新势力作参考,小米未来可能也会采取轻资产,重服务、研发的模式,换句话说就是努力研发,做好服务,至于生产很有可能找个代工厂搞定。

从2018年开始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噩耗不断,破产、亏损、清算比比皆是,现今剩下的企业虽然没有实现盈利,但都有了相对成熟的产品和一定的市场认可。同时传统老牌汽车厂商也开始加紧推出纯电动车型,在未来纯电动车型又是一个大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进入,所以小米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还是不小的。

而小米在2021年1月15日才开始调研造车,从时间线上来看显然有点晚,而技术的积累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现在对于小米来说与时间赛跑非常重要。

在纯电动车型这个领域下有宏光MINIEV统治微型车市场,上有大佬特斯拉稳坐高端产品第一把交椅。从车型的分类和跨度上来说,市场上的产品已经涵盖了绝大多数车型,因此对于小米来说靠单一车型切入细分市场,精准定位一部分用户似乎希望已经不大。

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用小米起家的手机做一个参考,小米在诞生之初用超高的性价比将山寨手机彻底击垮,同时也将智能手机的成本扒了个精光,真正让普罗大众都能用得起智能手机,凭借无比强大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小米手机一直是高性价比产品的老大,同样配置水平,小米手机一直比同类产品要便宜许多。

这么多年小米还积累了数量庞大的“米粉”群体,如果小米造车,第一步肯定会把握住“米粉”,人对于价值的判断是不会变的,或者说总会有那么一类人秉承着性价比这个观念,那么小米的车型如果想先期把握住“米粉”,性价比高就是重中之重,如果能将电子产品上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放到汽车上,造出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车型,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同时也能延续小米在电子产品上的特征,从而间接的去吸引一部分人群。

小米除了手机产业之外还开发了各种周边产品、家用电器,这些产品在米家的生态链之下实现了互联,在当今国内的科技企业中可以说是独一份,那么在未来小米很有可能将米家的生态延续到车上,构建一个新的互联体系,在这方面小米有着天生的优势。

汽车智能化推进是一个大趋势,传统汽车厂商是在车辆本身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智能化的设备或者是控制方式,那么小米则可以反其道行之,依托本身互联网企业的优势,结合国内大的背景,以智能化生态为基础去造车,这样的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汽车,如果小米生产出了第一款车型,很有可能重新定义汽车的智能化和互连这两个概念。

早期的特斯拉被无数人取笑,但它的成功向世人证明了自己,同时也给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思维、生产方式的革新与转变,特斯拉用自己的方式定义了纯电动车是什么,他们更像是用生产电子产品的方式去生产汽车。

对于小米来说,入局时间晚,来自资金、市场、技术都有压力,作为科技、互联网公司造车,小米对于汽车的定义或许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也希望小米能将勤俭持家、务实的作风运用在造车上,同时能够依托自己在智能化生态、互联网大背景下的优势,造出一款像小米手机那样高性价比的智能化车型,就像那句广告词一样“为发烧而生”。

“1TB存储的红米只卖2599元!”

在3月28日的春季发布会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用真诚的态度,以及低到离谱的价格公布了红米Note 12 Turbo的售价。

场下的观众好像是习惯这种发布会,脸上并没有露出太激动的表情,只当做是看了一场传统节日。相比于性价比极高、销量飘红的红米新款手机,看客们更期待的、更关注的是小米汽车。

神秘面纱被揭开?

距离雷军宣布亲自下场造车,到如今已经过去了两年之久,小米汽车现在的进度怎么样了,是否能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并且跑起来?

近日,有个数码博主在某平台上曝光了关于相关配置和售价信息,还有一组疑似新车的实拍路透图,图中的新车没有伪装覆盖,但是和之前曝光过的渲染图不大相同。

不过,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了该条信息,并辟谣称:如果据说是真的,我就吃了它。所以说,什么据说、传说、听说、我有个朋友、我有个亲戚……都是靠不住的。

而网友们也发现了不对劲,仔细查看并确认之后,发现实拍中的新车其实是大运集团旗下还未量产的远航Y6,并不是小米之前路测的新车。

但是大家不用失望,此前就有网友曝光过小米冬季路测的照片,说明小米汽车的推进速度还不错。再加上雷军还表示过,小米造车进展超过预期,目前已经完成了冬季测试,以及明年上半年量产,并将争取在15年至20年进入世界前五。

俗话说得好“好饭不怕晚,出名不用喊”。面对出车时间是否太晚的质疑,雷军认为,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

沉没成本不断增加

但如今的新能源市场瞬息万变,很多新势力前辈入局之前都是那么地意气风发,但是入局之后却寸步难行,最终只能遗憾退场。雷军如今能保持乐观态度,是因为手头上资源充足,如果小米手机在数码市场上受挫,小米汽车还能如约而至吗?

在3月24日,小米公布了2022年年报,从数据上看,其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智能手机和IoT两项主营业务表现都没有达到预期,尤其手机业务方面,出货量下滑得非常严重。

这么一看,这份小米财报几乎都是坏消息,没有一点是能鼓舞员工士气的。那么问题来了,小米如今亏损严重,会不会影响到小米汽车的进度呢?

答案是不会影响,小米集团方面表示:汽车业务进展顺利,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不变。与此前雷军的说法一致。

尽管未来市场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也有许多事情是小米无法掌控的,但是加大筹码投入汽车业务是没有错的,有着确保按时量产的决心。

根据2022年的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在汽车业务上的研发就投入了31亿元,再加上2021年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投入,例如芯片、传感器等方面的投入共计20亿元,这么计算下来,小米集团这两年在造车方面的投入超过了50亿元。

对比去年“蔚小理”108.4亿元、52.1亿元、67.8亿元的研发投入,作为新手玩家的小米(31亿元),其投入研发的资金并不算少,并且投入的资金还在持续增加。

除了投入科研之外,小米在招募人才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小米汽车刚成立的时候,其团队只有17人,到了2022就达到了2300人。

同时小米招聘官网目前正在北京、上海两地大量招聘汽车业务员工,职能包括研发、市场等方面,岗位数量超过400个,后期等到小米的制造厂完成,参与造车的人数将达到一个恐怖的数字,其投入将翻几番。

当然了,目前小米投入的资金都有回报的,虽然现在不明显,却为以后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打造垂直整合

在去年11月份,小米汽车用一段视频展示了自家的自动驾驶技术,视频中一辆经过改装,并加装了小米自动驾驶测试的车辆,顺利完成了无保护左转、自动掉头、多车道路口左转、环岛绕行、自动泊车等共计30个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从视频来看,小米所展示出来的自动驾驶成绩已经能达到了L2++级,虽然对于竞争对手来讲,做到这个程度的自动驾驶级别的难度不大,但对于小米这家数码企业来讲,在技术上提升了一个层次,如果后续能应用在首款车型上,那么在市场上将增加竞争力。

上文提到,雷军亲自参加了小米汽车的冬测,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小米汽车在动力电池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此前,小米集团投资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和赣锋锂业,尽管这三家电池厂商并不算是行业龙头,但胜在它们的电池性价比高,同时小米在投资之后,不仅可以降低整车的成本,还能从中学习到制造电池的技术,将电池这条命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避免了为“宁王”打工。

另外,小米集团还跟芯片独角兽黑芝麻智能、芯片设计公司慷智集成、锂离子电池材料商法恩赉特、禾赛科技等企业有着深度合作。

再加上中创新航等电池厂家,小米集团已经涉及了自动驾驶芯片、动力电池、原材料等各个领域,除了制造厂之外,小米汽车的整车生态链几乎完成了,相当于形成了垂直整合模式,也就是有了自己的配套产品链。

上一家拥有垂直整合模式的汽车品牌,已经在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满了,它就是比亚迪;而小米汽车就是想通过垂直整合模式,减少整车的成本,缩短亏损周期,将自身的压力降低。

解决了供应链和技术问题,之后就渠道问题了,对于小米来讲,渠道的建设是最省心的,有了华为的智选做前车之鉴,遍布全国的小米之家就是小米汽车以后最强的武器。

此前卢伟冰表示过,小米的目标是在2024年年底前开出4万家小米之家,并加开更多大店以便承载汽车销售服务。对比友商华为给问界提供试驾服务的600家门店,以及被吉利收购的魅族,也就不过建设一千家汽车体验店的目标,这足以看出小米汽车的野心。

小米稳了吗?

拥有了配套生产链、全国各地的渠道,小米汽车就稳了吗?

当然没有,小米汽车并没有像百度那样选择与车企,而是选择建设工厂。虽然小米汽车的一期工厂即将在今年6月份竣工,并且能顺利进行量产,但是目前小米汽车还没有搞定造车资质。

强如“蔚小理”都需要在汽车市场站稳脚跟才能拥有造车资质,而上一家出道就自己建厂制造的威马已经接近倒闭,这种全资模式造车,无疑成了小米汽车的负向拖拽,让未来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了风险,但如果成功,收益却比风险大,这就是雷军造车的魄力所在,敢于冒险。

其次是价格问题,众所周知小米手机主打性价比,粉丝群体的消费水平并不高,小米汽车的定价过高,那就无法得到这些粉丝的支持,很难复制小米手机的辉煌。

另外,市场的竞争很残酷,使得汽车品牌更新产品的速度变得“内卷”起来,如果小米汽车的第一款汽车的配置按照前两年的标准来安装的话,那么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下降。

编辑总结

回想几年前,造车新势力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投资者无比大方,然后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有了前车之鉴,投资者面对跨界造车变得小心谨慎,并且“吝啬”起来。

对于小米汽车来讲,这不是最好的造车时代,但却能让小米汽车生存下来的时代,有了诸多前辈的造车经验,小米汽车能从中借鉴,可以少走了很多弯路,例如怎么解决造车带来的盈利失衡、售后和维修冗余等问题,这样子发展起来能顺利很多。

对于小米集团而言,手机业务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今年能否成为业绩转折点还不好说,毕竟如今手机市场的大环境很难好转,如果小米汽车能如约而至,并且能兑现雷军传递给内部的积极信息,那么小米汽车将成为一束光,照亮小米集团前路的黑暗,让投资者和员工重拾信心。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智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文章标签: # 小米 # 汽车 # 造车